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39)
(2021-07-17 21:36:59)
标签:
论语 |
分类: 读书 |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颜渊的这段话为后世留下了好多个成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循循善诱,博文约礼,欲罢不能——差不多就是由成语组成的。孔子的教诲循循善诱,让你想不学都不行,欲罢不能啊;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颜渊自叹竭尽全力也难以及近,跟头把式地追随,也望尘莫及呀!那么,这种发自肺腑的歌颂孔子本人听到没有、知不知道呢?我们不清楚,估计还是知道的,所以孔子才那么喜欢颜回。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这一大段话让我明白了古时的葬礼规格,知道“臣”是怎么回事,这是解读此句的关键,另外还搞懂了“病间”的“间”的意思。这一段显现出了子路对老师发自内心的尊崇,他不知道这么做(使门人为臣)是逾礼吗?粗鲁如子路者也不可能不知道,那还为何这样做?吾爱吾师啊!孔子病重昏迷,不知子路这么做,稍好一些清醒了,发现了子路干的事,肯定制止了,才说出了这么多话,告诫学生们不管怎样也不能逾礼,我这辈子骗过谁吗?骗过上天吗?何况我又不是死在路边没人管,有你们学生葬我也比逾礼葬我好的多呀!这个子路啊,老是挨老师训,从文学意义上讲,子路是《论语》里最生动的人物,也是最可爱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