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33)
(2021-07-06 21:57:46)
标签:
论语 |
分类: 读书 |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杨伯峻先生译为:“《诗经》使我振奋,礼使我能在社会上站得住,音乐使我的所学得以完成。”我直觉上的理解是这样的:孔子认为《诗经》是仁的起源,礼是它的基础,以乐的形式完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一直被认为是孔子愚民,而正是那些批判孔子愚民的人内心里是信奉这句话的,口诛笔伐孔子的同时在推行他们的愚民政策。群众的力量一旦被组织起来确实有强大的冲击力,他们必须被灌输统一的意志,不能任由自己的想法行事,那就乱套了。所以,你可以告诉他们干什么、怎么干,但是不必也不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干,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一个领导者必须能让民众跟着你走,按你的意图去做,让他们知道太多了反而坏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好战而且仇视穷人,就会出乱子。对那些不仁的坏人仇恨太甚,也会出乱子。我对后句感触尤深。现在的社会戾气太重,仇仇相报的案例比比皆是,在多数人(包括我在内)心里都有“恨不得把天下所有人渣杀光”的意念,理智上我们知道解决问题得靠法律,可情感上总有清洗异己纯洁人种的希特勒冲动,看到讨厌的、素质低下的人(人渣),恨不得一枪毙之、一刀斩之、一脚踹之。如果真的这样,你想杀看不惯的人,也许你也被人看不惯先被人所杀,你杀我我杀你,那世界真就乱了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