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黑格尔抽象后的骆驼祥子该是个啥样?
(2021-06-23 21:47:52)
标签:
骆驼祥子黑格尔 |
分类: 读书 |
续晴日,林荫行,汗依旧。
因为正听到祥子在炎热的夏日里拉车那段,就觉得我也是走在那样的酷热里,当然了,这只是想象,我感受到的热离祥子的热远着去呢。
晨走中听完《骆驼祥子》。祥子曾经是个多要强的人呢!他只想当个好车夫,有一辆自己的洋车,可就这么一个“小目标”,却屡屡受挫,最终绝望地自暴自弃,成了一个混日子的废物无赖。屡遭命运的打击而且看不到希望,连活路都没有,这个人只能堕落下去,毁灭自己求得解脱。老舍写出了混账时代里人的困境,不惟一个底层的车夫,在那样的社会里大多数人都是没有出路的。
很久以前,我读到黑格尔的一句话:“对现实的抽象就是对现实的毁灭。”这个很不好理解,既没前言也无后语,也就有了无尽的揣摩。我胡思乱猜,也不过陈词滥调:真的跟现实对号很可能是不对的,如果不对现实进行抽象,具体的现实往往是可厌可憎的,反倒会接近毁灭。比如“人民”这个词是从“人”中抽象出来的,你可以爱“人民”,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为人民服务”,可若不抽象,具体到一个个现实的人,你还会爱得起来吗?你还想为他们服务吗?我觉得把现实抽象化是对现实的救赎——抽象是美化,是对现实的拯救。你可以同情书里的祥子,为他的不幸找寻社会的原因,可是,当这个人就立在你面前,你还会同情他吗?我又想到,黑格尔所说的“对现实的抽象”也许是指抽去了情感因素,设想一个人被抽象化成了一个符号,这个人还有人性吗?而被抽取了情感的世界岂不就是一个被毁灭的世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