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的目的是提醒人勿忘初心
(2021-05-10 21:16:18)
标签:
易中天的微博节 |
分类: 读书 |
晨走三永湖。晴也依旧,凉也依旧,风轻了许多,待日头高悬,明亮之处得以加温。几个清洁工在议论着种地:“家里的地还没种呢,看这天儿地气能上来了。”是啊,大地能生粮食才是根本。
上午干完家务活,我把被褥拿外边晾上,到了中午我看天光暗了,望见一大团沉重的乌云坠在空中,虽然四下里还能见着蓝天白云,但也不敢大意,提前将被子收了。
在屋里体会不到外边的温度,以为也是冰凉的,待走到外边,阳光晒了好久才蒸发出蓄积在体内的冷气。
我每天都要打开方方的微博,看看有没有新的内容。最近方方又有好些日子没更新微博了,这个很正常,她是作家,得写作,哪能天天弄微博?今天看到她转发了易中天的一篇微博,由此我得知了易中天的微博地址,遂收藏。不单收藏,立马就看,一看就收不住了,连午觉都不想睡了——最后,还是刹车;好东西得慢慢享用。我把易中天的微博发到家庭圈里,希望家人们也能得到教益:“这是易中天的微博,建议收藏,看看什么才叫学者什么才叫高人,能把复杂的事简单地讲出来而且讲的有趣,就是学者就是高人!”我要一篇篇地往前倒着看,将其所有的篇什全都追完——这样的明星值得一追,长学问长见识啊!
母亲节过去了,母亲的话题也就过去了,一年中很多个节(父亲节、教师节、护士节,等等)都是这样,节前商家造势,当天热热闹闹,日历一翻片就被扔到脑后。设立这样的节日初衷是好的,可是,人却有点逃离的意味:只要在这天表达了爱,好比忏悔一样就得到了一年的救赎,只要在这一天表示一下人就得到安慰了。这个节那个节的目的是什么?是引导人们热爱、关注节日的主角,比如母亲节,不是光这一天表示一下就完事,是提醒你时常关心母亲,不说孝顺,别气她就行了。现在呢,基本违背了节日的美好设想,但是,世界上任何节日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尤其在我们现在赶上的这个商业社会,无一幸免地改变了味道——因为人心变了,节日只能沦为形式。节日之所以为节日,不是让你一年如一日地履行仪式,而是提示你别忘了“本”。
自民国往前追溯,越是名人越是孝顺,这也不奇怪,能成为传世名人的都出自诗书礼仪之家。我记得读过一段李鸿章的轶事:李鸿章的母亲大脚,其父厌之,老太太很有脾气,怒怼道:养子发奋读书,何患贫?李鸿章孝,事母于直隶督署,大脚为人所笑,李哀求其母当众勿伸足,母怒,绝食卧床三日,李跪卧床头,告饶,任其所为。看看,牛人若李鸿章者在母亲面前只能如此。对父母尽孝是人之本分,跟读多少书没关系,但是呢,说没关系也有关系,书读多了想不孝也难,过不去心里那道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