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顾1984春晚

(2021-01-06 22:01:42)
标签:

1984春晚

分类: 过去的岁月

临睡前看到二弟发的1984年春晚的视频,本想看会儿就睡觉,可看着看着没了睡意,一直看到下半夜,跟真的过年除夕守岁似的。

这台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很简陋的节目太朴素了,音响条件还是有线麦克阶段,主持人更像是报幕员,靠相声演员马季的插科打诨有了点轻松的喜兴气。节目呢,基本以唱歌为主,好几个演员一个人就唱三首歌甚至四首歌,这在后来的春晚是绝无可能的。

那时还没有歌伴舞,我们的演员全都站在那儿靠手势“演”唱,香港来的奚秀兰是第一个把这一表演形式带到内地,让人眼睛为之一亮,我就这感觉——哦,歌还可以这样唱啊!其实,给她伴舞的只有四个女孩子,但却开了先河,后来的伴舞阵容越来越大,大的有了珠椟之嫌。

当年的节目虽然简朴,但人心纯朴情感真挚,即使像《党啊心爱的妈妈》听着也令人动情,其实,那是因为我们的情感表达太乏形式了,一有点新鲜的东西就让人激动不已——事实上,1984,那是真正的文艺的春天。

现在回顾,那些太过简单的节目在当时的中国已是最高级的形式,尤其重要的是它给千家万户带来了莫大的欢乐,所以让人至今还怀恋不已——开场曲由蒋大为首唱的“锣鼓喧天辞旧岁”让我似有泪水含目间啊!

春晚从朴素走向豪华,到了“赵本山时代”达到顶点,成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年夜饭,其后走上了下坡路——我都有好多年不看春晚直播了。

回顾1984年,我20岁,还在上大学,那个春节肯定是在老家过的。那时我家还住在更老的老房子里,土坯房(现在的老房是1988年盖的),家里还没有电视机,所以没看过那届春晚直播。第二年(1985)我家才有了电视,黑白的二手货,此前过年我们一直是听着广播守岁的,吃完子夜的饺子也就睡觉了。我记不起来1984年的除夕我家是怎样过的,我写的那些老日记现在不在手边,等以后拿出来翻翻也许能知道个大概。

1984——2021,已是近37年前的事了,那时的演员有些已经作古(如马季、郭颂、袁阔成、赵忠祥等),健在的也都七老八十了,当年台上还像小伙子似的姜昆、蒋大为如今也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

大致看完了这台节目之后,我才知道我至今有时还唱的歌曲《战士与梅花》是蒋大为在这届春晚上唱的,不过这首歌并未走红,我之所以会唱是因为它是蒋大为唱的;那时我已开始搜集并模仿蒋大为的歌声了。

我又想,那一年我的父母正是我现在的年岁,供着四个学生(我大学没毕业、二弟即将高考、妹妹上技校、老弟刚上初中),正是家里“爬坡”的阶段,那时呢我还没心没肺只想自己那点儿事,父母得多累呀!回顾1984春晚

                  (开场曲,左一起:蒋大为、李谷一 、于淑珍、苏平、沈晓岑 、...郭颂)
回顾1984春晚

回顾1984春晚
                                     (37岁的蒋大为)
回顾1984春晚
                                     (殷秀梅)
回顾1984春晚
                                                    (黄梅戏演员马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