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20)

(2020-12-17 22:12:47)
标签:

《论语译注》

分类: 读书

述而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因为孔子说了“述而不作”,有些人就以此为借口不写不著,其实是写不出来,如果真的都按孔子说的那样都不写书了,文化还怎么传承下去。孔子述而不作,自有他的学生记述传播他的思想,苏格拉底也述而不作,也因为有好学生柏拉图青出于蓝。我们应该想到孔子的时代还没有纸,写字都是用刀往竹简上刻,那是很费力的,所以古人才惜墨如金,尽量简化,致使我们现在读起古文来才那样难懂。既然费力,就尽量“述而不作”,“作”也极尽简洁,再说了,有事弟子服其劳,孔子自有述而不作的道理。今人的纸笔来得极其容易,再也不是述而不作的借口了;现在连纸笔都很少用了,改敲键盘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上学的时候对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耳熟能详,倒是忽略了“默而识之”,不过,我中小学时可没少默诵默读。现在我想的是,默读对当时的我有没有往心里去,默读完全可以装样子而不被发现的;即使我真的默读了,也记住了,那么,理解了吗?应该是没有,否则为什么现在全都忘了?孔子用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方法(默而识之),强调了学习的态度(学而不厌),也教导老师应怎样对待学生(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不是总能做到,诲人不倦也是有条件的,对怎么教也学不会的学生,老师哪来的耐心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