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父不无寸肠心——读苏洵

(2020-11-10 20:59:59)
标签:

《三苏集》

苏洵

分类: 读书

书橱里存有《三苏集》,现成为我的饮读之书。

三苏,一门三文豪,生于北宋,文史盛名。论起后世声名,自然是苏轼最高,以我之见连苏辙也盖过其父苏洵,应了那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作为父亲,三苏排名必须列于首位,必须滴。

《三苏集》中,苏洵篇目以政论文为主,这也是苏洵最擅长的文体,我看了几篇,那些论文虽然在千年以前“很厉害”,现在的人很难读得进去。我只对两篇短小的文章感兴趣,一为《名二子说》,二是《木假山记》(印象里这两篇在语文里学过)。

《名二子说》是苏洵讲自己给两个儿子起名的寓意,期望他们为人在世做轼守辙。这是当父亲的良苦用心,人的一生如何岂是名字所能改变的,性格性情决定人生啊!你看苏轼,天性旷达却仕途蹭蹬,政治上屡遭迫害一贬再贬客死异乡;苏辙虽然性情收敛,却也没能逃过党争之祸,人生之路也是不顺当。但是,我读此文,感怀的是为父的一片心:

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者,善处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后来,东坡也曾写下一篇《洗儿》,都是父亲的一片苦心啊: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别看东坡这样写,这不过一时之念,长远了看,哪个不愿自己的孩子聪明智慧呢?

《木假山记》以树石为作比,联想出奇,不能不让我想起庄子《逍遥游》里提到的无用之树“樗”、也就是臭椿,木直易遭斧斤反倒是不好不坏能活下来的人生哲学历久不衰。人都想做个有用之人,哪怕遭受斧斤之厄也想扬名立万,比如他的儿子苏轼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三苏集》里只选载了三首苏洵的诗,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九日和韩公》,其实只为这句:“佳节屡从愁日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但凡有点雄心又不乏文情的人谁不曾有过这样的感喟呢?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养猫记(53)
后一篇:养猫记(5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