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14)
(2020-10-17 22:09:17)
标签:
杨伯峻之《论语译注》《论语》 |
分类: 读书 |
孔子对季康子询问子路、子贡、冉求可否从政是这样答复的:“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这是孔子从当官的角度对三位弟子做出的评价,这是推荐他们,自然要推出他们的优点——子路果敢、子贡豁达、冉求多才多艺。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闵子骞在孔子学生中很有名的,以孝著称后世,“二十四孝”中就有他的故事。季氏想请他当费地的长官,闵子骞不干,为什么呢?可能他不认可季氏专权目无鲁国国君的行径,辞而不就,并说若再来找他他就跑齐国去了,有点许由的意思。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是冉耕的字,孔门十贤之一,不幸得病早亡,死前孔子前去看望,发出类似老百姓常言道“好人没好命、好人不得好报”的长叹。伯牛应该是得了一种易于传染的重病,否则孔子不会在窗户外边拉着手而不进屋,而且肯定是伯牛怕把传染老师而不让他进屋的。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太喜欢颜回了,真正是赞不绝口。这里夸赞的是颜回即使过着清贫的日子也不改其志、不改其乐。真正的大贤贫而无夺其志,只要有一口吃的、有一口喝的、有个能容身的陋室就行了。
前一篇: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13)
后一篇:点点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