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水浒(1)
(2020-09-10 21:01:23)
标签:
水浒传 |
分类: 读书 |
第一回写的是天罡地煞问世的来由。
那还是北宋仁宗年间,一场流行全国的瘟疫席卷了首都东京汴梁城,皇帝派洪太尉洪信去江西信州龙虎山请道士张天师来京祈禳瘟疫。这个主意谁出的?范仲淹。这个肯定不是真的,以范仲淹的智识,哪能出这么个馊主意?只不过说书的得借助名人的声望罢了。
话说这个洪信来到龙虎山,被道士一顿忽悠,布衣草履独自一人上山求见天师,以示心诚。这位虽是个军事长官,显然没有过体能训练,走不多久就累得走不动了;这是第一重考验。接着跳出一头猛虎、抢出一条蟒蛇是第二、第三重考验,这才见到张天师的真身——一个倒骑黄牛横吹铁笛的小道童。
这里洪信遇虎遇蛇的表现写的很好玩,这位太尉大人都是“望后便倒”地倒地装死,却也敢偷眼、微闪开眼看那大虫、巨蟒,书里夹了两段“但见”诗描述虎、蛇的威猛可怕。
洪信完成了使命,放下心来,便拿出朝廷命官的架势,接着便一步步地走向了“误走妖魔”的伏魔殿。道观是皇家敕封的,道士自然畏于官威,对权力只能是最后听令服从,于是,108个妖星逃出地府到世间托生去了。古时说书的总是这样假托妖魔鬼怪,为的是吊人胃口。
这一回,我主要对那个张天师有两点看法:一是他若真的有治病救世的仁心就不会躲到深山里非得人请才下山,二是他那3600分罗天大醮纯属装神弄鬼,真相应该是研磨出对付瘟疫的药石才消除的瘟疫。
这一回的体会还有:任何祸端都是埋藏在几十年、上百年前,宋江祸乱山东是在徽宗朝,而祸根在仁宗时就已埋下了,从洪信误走妖魔到梁山聚义,中间隔了好几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