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杨伯峻之《论语译注》(10)

(2020-08-31 20:39:27)
标签:

《论语译注》

子贡

子路

申枨

分类: 读书

有人认为申枨为人刚强,孔子不以为然,认为申枨欲望太强,而多欲就难能做到刚强。这应该就是成语“无欲则刚”的出处。孔子对他的学生多有评价,只是关于申枨的资料太少,我们无从知道申枨具体的事、他是怎么多欲的。

 

子贡说自己“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孔子认为他做不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第十五篇中出现,是孔子回答子贡“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提到的“恕”。为什么孔子认为子贡做不到呢?不想让人强加于我,那就得立于强者之位,不想强加于人,那就不能实行管理,而子贡既做过官也经过商,所以,孔子说他做不到是很对的,作为老师他有这个识人的眼力。其实,我们现今做人,也难以同时做到这两点,相对而言,“勿施于人”较比容易些,那得需要人格向善。强者更倾向于强加于人,弱者则没有发言权,顶多向更弱者施压。

 

子路虽然鲁莽尚武,也有粗中有细的时候,你看“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意思是子路听到什么之后,不马上去做,怕的是说法有变,这不就是三思而后行的表现吗?“三思而后行”本是好事,一直是被鼓励的,不过也不尽然,得看对什么样的人,对过于谨慎、犹疑不决的人来说,“三思”就过了,反而误事,而对鲁莽若子路这样的人来说还是必要的。孔子的这个态度见于其后:“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