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想多说《人世间》

(2020-07-12 22:53:18)
标签:

梁晓声

《人世间》

猫砂盆

分类: 读书

晨走三湖。热了多日,30度以上的天气仍将持续,并以一天1度在递增。今天的滨州湖里没了帆板,多了一个游泳的人;对了,这里有个冬泳协会,湖里的旗子上印的就是“大庆冬泳队”。

妻早晨把猫砂盆拿到外边晾晒,结果被人拿走了,只好又买个新的;一个简简单单的塑料盆就花了45元,宠物行业真是暴利啊!猫砂盆肯定是捡废品的当废品给拿走了,可那像是没用的东西吗?我们很来气,啥东西放外边都不放心,这人穷疯了咋的?丢衣服丢鞋,现在连猫的便器都拿,我家小猫咋上厕所?你可以到垃圾箱处捡废品,人家放在外边的物品你就给当废品捡走?一件件事连在一起,我看这样的人跟垃圾也差不多;我不想一棍子抡了一堆人,可有些捡破烂儿的本身就是破烂儿。新的猫砂盆买回来后,小猫跳进去“体验”了一下,接着玩它的了。


梁晓声的《人世间》厚厚三本,昨天终于看完了。本来我想随看随写一些感想,可是看着看着就不想写也没什么可写的了。

如果把长篇小说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话,那么情节、人物就应该看作是血与水一样的融合剂,但《人世间》的这个融合很不够,就像和泥没和匀乎一样。作者的意图太明显了,人物的走向是人为安排的,为的是表达他的那个意图——世界不完美甚至丑恶,但大方向是对的,向着光明前进。也许因为如此,梁晓声加入了很多“旁白”,像评论家一样解释自己笔下的人物的性格逻辑,仿佛担心读者看不出来而产生误解。

作品里描写的许多事情确实都是现实中存在的,但安排在具体的人物身上却显得不够“真实”,为什么?就是因为作者要贯彻自己“主题先行”的意图啊。有些人物的关系有图谱化倾向,反而离真实远了,你看酱油厂老太太与周秉昆等几个哥们儿的关系,怎么会呢?周蓉与哥哥说话的方式、蔡晓光这个人物的“简单化”处理,咋看都不真实,生活里的人能那么说话吗?仅以郑娟为例,这个没啥文化的女人,可说出话来却那么富有哲理。看看郑娟的这段话“我妈经常对我说,性格怎样和人心怎样往往是两回事。性格像皮肤,大太阳下晒久了谁都黑了,关在屋里一年半载的谁都会变得白了点儿。皮肤黑了白了,只要心没变,还是一颗好人心,那就还是先前那个好人。”我之所以这么认为还因为紧跟着郑娟的问话:“哎,你都读了什么些书啊?那些书里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没写进去?”她的儿子楠楠在美国见义勇为身亡,她放弃了赔偿说的那段话也根本不像是这样一个人能说得出来的。这些话说的很好,可惜不是人物说的,而是作家以“她”的口气写出来的。

好了,我不想对这本书说三道四了,我不能非议作家的用心良苦,写这样一个大部头不容易,不过,我不能说它是配得上茅奖的作品,至于传世就更谈不上了。不想多说《人世间》


不想多说《人世间》

不想多说《人世间》
                                                                       (新买的猫砂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养猫记(15)
后一篇:养猫记(16)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