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 |
分类: 读书 |
前些日子,看了多篇国外短篇小说。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讲了一个人被杀死在竹林里,以多个目击者和参与者以及死者本人的角度来叙述,尤其是当事的三个人所讲的并不一样。为此我又看了一遍小说,谁说的是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小说要表达什么。那就是: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所站的立场是不一样的,给出的说法与结论就可能大相径庭;也就是说,每个人说的话不足信,事实往往是说不清的。
每个人都冲对自己有利的说法上说,劫匪想表现自己的公平(与男人决斗),男人为保全面子说是自杀,只有女人把杀死男人的罪过包揽在自己身上——这三个当事人应该知道真相,却有了三种说法,读者是没法辨清到底谁说的才是真相。
芥川的另一个短篇小说《鼻子》像是寓言,它的寓意是:一件事物如果天生那样,哪怕丑也属自然,改变它反而让人受不了。作者似乎想要告诉人们安于现状,不要改变自己,老天给你什么就是什么,听天由命顺其自然才是正理。
《舞会之后》是老托尔斯泰的一个短篇,写一个青年在舞会上爱上了一个美女并得到了回应,舞会散后他在街上遇见在舞会上表现得风度翩翩的美女父亲残暴地惩处一个逃兵,这让他大受刺激,打消了与美女相会的念头。这个故事令人不解,青年会在热恋之下因为女子父亲的分裂表现而“退烧”吗?我也看不出这篇小说想要说些什么。
不知所云的小说还有很多,比如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讲了一个受伤的人跟他的情妇在非洲山上的平淡故事,这个有什么意思呢?而且,他的另一篇《三天大风》完全是两个青年人的对话,我根本就看不下去。
这些小说辑在《伟大的短篇小说们》一书中,我看完了24篇小说,全是名家写的,可有的真的当不起“伟大”,除了以上提到的小说,像《鸟》、《父亲的最后逃亡》、《鸡蛋》、《游园会》,真的没啥意思。
这本书里不错的篇什有《午餐》、《陪衬人》(毛姆的幽默讽刺别具一格)、《圣诞树与婚礼》、《项链》(如今盛行解读、解构,猜测女主人公的下一步结局会怎样,剖析她虚荣心的背后还有什么,等等;这也是名篇的魅力,二百年过去还有人乐此不疲)、《竞选州长》、《牛肉销售协议风波》、《白色寂静》(北极、阿拉斯加严酷的生存环境是杰克.伦敦最拿手的素材)、《小官员之死》、《变色龙》(契诃夫的这两篇小说我们都很熟悉,是语文课本永远存在的课文)、《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这同样是欧.亨利的经典作品,任何一个中学生都不会忘记)、《哑女素芭》(泰戈尔最出名的是写诗,他以诗的唯美意境写出了这个让人伤怀的故事)。这些小说有的是早已收入语文课本的名篇,它们确实当得起“伟大”的字眼,它们出自毛姆、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契诃夫这些伟大的作家之手,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让一代代人久看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