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冷泉村里的几座庙

标签:
冷泉村冷泉关帝庙冷泉福泉寺南羊坊南庙 |
分类: 北京 |
梦:……我组织了一个大型节目,以高山为背景,以江河为依托,叙事宏大,场面壮阔。跃升国外回来,是画家,做艺术监督。我没这个本事,可以担任合唱队的领唱,并负责文字部分。书记批评手下的几个人不得力,我觉得过意不去,说能者多劳,我身体好就多干点儿吧,三下五除二,我一个顶仨。我给那几个被批评的做工作:领导是干啥的?领导就是挑你的不是的,不挑你的毛病他咋能是领导?我写的文章发表在报上,笔名“洛桑”,大半版的篇幅,全是我写的这台节目的内容。我爬上高山,自我感觉良好,江河星汉,日月云雾,万千气象。跃升等人要走,我真想留他们多呆一些时候,可不能拦人家回去看望父母,便拿出酒菜与之同醉:改日再来,我在山这边、河那边的房子都随时等着你们呢……
晨走。风还没刮够,呜呜的,抽冷子就作一把妖。这个早晨我穿了衬裤,下边不冷了,可上边还冷嗖嗖的。
我在白家疃买了两个灯头,吃过早饭后开始修灯——拆了一个报废的插排,剥出两段电线,接好灯头。这些很简单,稍微费事的是怎样把灯头固定到浴霸的空间里,后来用一截细铁丝解决了问题。把外板扣上,开灯,亮度不如从前,毕竟这是8W的灯泡,原先的是18W的H型灯管。不过,以后就省事了,灯再不亮只要换灯泡就行了。
修完灯,打开电脑读写。黑龙江突降暴雪,从视频上看(齐齐哈尔甘南),雪把房门都堵住了,雪深及腰,人是从窗户出来的——据说这是38年来头一次下这么大的雪。时已四月下旬,如此大雪甚是怪异,太稀罕了,不过,除了交通出行的不便,对春耕会大有好处。
冷泉村紧挨着西山林语,我跟这个村子的关系仅限于买菜,其它的所知甚少。我想对这个村子有更多的了解,下午走进村子转了一遭。
沿着冷泉西路一直向里走,到头是青山公墓,再往前走不了了,也找不到上山的小道。回到岔路口,顺着另一条道往上走,这条宽仅两米的小巷子向山上伸展到南羊坊村。
在私搭乱建的村巷里出现一堵红墙,院里有间殿堂式的古式建筑,最起眼的是门前的老槐树,很有年头的样子,树杈间夹着两个大喇叭。这就是观音寺,俗称娘娘庙,而墙上钉的牌子印的是“南羊坊南庙”。庙门很小,关着,透过门缝往里瞧,一堵影壁墙遮的严严实实。这个小庙就一个院落,墙外能见到一些树散露出枝杈来,后墙外种着几棵笔挺的小松树。这个庙有啥来历呢,一个字也没有,也无从问之。
庙和寺是有区别的,有和尚住持有法事的为寺,没有“专业人士”的为庙;这个空空如也的“房子”既不是寺也不是庙,那是什么呢?模型。
在村子里兜了一圈,回到我经常买菜的店铺街上,竟又发现一处仿古的房子,像某户人家刚修完似的。这就是关帝庙,俗称老爷庙,离村委会院里的福泉寺相距只有几十米。
昨天,我在村委会门前无意间一扭头,发现院里有个古建,进去一看,三间房子前立一石碑,冷泉村福泉寺,海淀区文物,清朝时就有,现在的当然是后修的,真正的“古”应该是房前的那棵老槐树。
关帝庙前也有一棵树,是侧柏,比福泉寺老得多,像是枯死了,但一串串的“凌霄花”攀援其上,让它显得还有绿色的生机。
我上网查了一下,从前的冷泉村庙还真正不少呢,历史大多能上溯到清乾隆时期,不过,除了我看到的三座庙外,这个村子一点儿“古意”都没有,村里人与外来人把这里过成了千篇一律的乏味日子——想想看,哪不都是这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