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上山。下山时,一老者见我上身只穿着汗衫,管我叫小伙子,“夏天了啊!”早晨还稍有点儿凉,太阳一起来加上爬山快走身上就热了。
10:44拎着水车下楼,去凤凰岭背水。
按家里现在的用水量,三到四天去一次,一周两次;我认为周三或周四、周六或周日最好。我觉得今天背水的不会太多,到达最低的泉眼时,那儿只有两三个人,可爬到凤泉却有十多个人在等候。我还是到最上边排队,前边有五六位,至少得一个钟头。我把水桶放在泉眼,然后去爬山。
下到山下,往北线走,从摩崖石刻回;如是两圈。
第一圈,看到一伙人在山路上吃饭,看样子是玩户外攀岩的,带着很专业的装备。第二圈,目击了他们一场现场教学:一中年人在讲解户外穿越岩壁的方法,他的服装上印有“岳秀庄”字样,听讲的几位学员服装后背上印着“佰适图”及“安全技术学院”字样(居然还有一位年轻美女)。这应该是类似“蓝天”、“绿野”一类的户外救援机构组织的培训,我听了一小会儿,那男的讲的挺有意思,若是有时间真该多听会儿——如果人类不冒险,也就无须这样的救援,可是,人类割除不掉这一爱好,救援技术及相应的装备也就应运而生。
我回到泉眼,再等一会儿就轮到我了(凤泉的人少多了,晚于我来的人都接上水了,上头的这个泉眼太慢了)。我在凤泉上边的泉眼接水,这回发现凤泉下边又接出一根水管(上回周日时还没有),只是那水溜儿太小了,就像如今的神泉——由此可见,背水人里不乏具有开创精神者,没有这样的人,就不会有现在的泉眼。
在我前边的是一个高大肥胖的年轻人,白衣白裤白鞋俨然一副道家风范,听他跟一老头讲的话,非道非佛,那是习得啥门道?我觉得这年轻人很肉,说话音儿小,也没说出啥新鲜玩意儿,倒让我想起以前有个精神有毛病的人与他挺像。
我这次背水75斤,估计那一堆塑料水桶把别人吓住了,直到我快接完水才有人上来。
我接水的时候,来了仨人,游客,其一是黑肤老外,南美或西亚品种,双手做捧水状拍照,最后喝了几口,“谢谢,非常感谢”——还会几句中国话呢;我现在看外国人咋看咋不顺眼,唉,没办法。
今天气温不低,日照不强,人不会被暴晒。未时前后起风,天色转阴,越来越深沉,看来预报中的雨晚上会下来。
这次背水用时够长的,5小时40分钟,16:22才到家(这是最晚的一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