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肖申克的救赎》——希望才能实现个人的救赎

(2020-03-29 21:24:40)
标签:

《肖申克的救赎》

希望

俞敏洪在疫情期间读了很多书,也看了不少电影,受其启发,我打算在晚间无事可做的时候也找些经典电影看看。

上网搜寻,选中《肖申克的救赎》,下载到网盘上。尽管这样,还是不断地卡顿,一部片子分三次、花了三个晚上才看完。不时的卡顿很影响观看,让人着急,唯一的好处是可以回放印象得以加深。

主人公安迪因涉嫌杀人被判无期进了肖申克监狱,被监禁近20年,表面上沉默、顺但从始终没有放弃自由的希望,最终成功越狱逃出了生天。

我说不出电影经典在哪里,也不想评价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可信,看的过程中最深的印象是“希望”这个词一直萦绕在心里,我觉得这就是这部片子想要告诉人们的——只有不放弃希望,才有成功的可能;无论身处何种逆境,希望让人无法沉沦。

你看,肖申克监狱里那么多的囚徒,大多数都失去了希望,即使出狱也无法适应社会,有的只好自杀了断。安迪自信无罪,但证据于他不利,在没法解脱自己的情况下,他只能自我救赎,自己救自己。他是银行家,利用自己的本事(其实是他的智慧),为警官报税,为典狱长做假账,为自己的逃脱做着铺垫、准备,这一铺垫、一准备就是近20——这得是多强大的信念支撑着啊!这就是希望的力量啊!

安迪在狱中得知杀人的真正凶手真相后向典狱长申诉,可是,这个监狱长官根本不想为他解脱冤狱。为什么?安迪的错判又不是他的过错,他为什么不为其说话?难道就为了让其长期地为自己做假账的私心吗?而且,他还不惜为此而杀人灭口,我只能说安迪遇上了一个卑鄙透顶的家伙,他怕安迪自由后会泄露他的贪污罪行,宁可让他老死狱中。

电影的画外音是瑞德,影片里的一个入狱40年的黑人,言谈、思想上不像是个粗人,如果按文学的性格论,这是不真实的,而且在1966年他只身去德州出境投奔安迪,那还是种族隔离尚未解除的南方,他能自由出行吗?这里都不管它了,还是看看电影里的台词吧,我估计这是原作里的文字,因为改编的电影一般说不出这么精彩的语言的——这也是我喜欢文字甚于图像的原因。

我把自己记下的和从网上找到的“经典台词”录了下来,留待今后慢慢地回味——

布鲁克坐了50年牢狱,一出狱感觉成了废人,上吊自杀了。电影通过瑞德之口说出的监狱的“体制化”:监狱是个怪地方,先是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离不开它。(网上的表达是这样的: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瑞德在获得假释时的自白:我回首前尘往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跟他沟通让他明白,但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躯。

当然,我重点记下了“希望”——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让你自由。

希望是件好东西,也许是世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从来不会流逝。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

在这世上,有些东西是石头无法刻成的。在我们心里,有一块地方是无法锁住的,那块地方叫做希望。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上帝在哪里?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