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好不值得夸耀,要比就比比这些本事

标签:
晒菜晒美食diy |
分类: 北京 |
6:50运动,原地跑步一小时,做饭。外边买不到面食,那就自力更生。昨天包饺子剩块面,我想拿它烙油饼。我从没烙过饼,回忆一下从前母亲是怎样烙的,又上网看了制作方法,便自己操作起来:把面擀成大饼,刷上豆油、撒盐和葱花,卷起,切成六个小块儿,每块儿擀成一个小饼。锅内倒少许油,加热,一张接一张开烙,烙好一面翻个儿,两面刷油——饼烙好了。做一锅萝卜丝丸子汤,吃油饼。我烙的葱花油饼样子不太好看,吃着还行吧,不过如果饭店把饼烙成这样那就砸锅了。我还是比较满意的,第一回烙饼烙成这样就不错了,不过,以后我不想再烙了,怎么呢?费事!如果不是在疫情下为给家人改善一下口味,我才不会费这事呢;烙饼的准备过程并不费事,可烙的时候有点不麻烦,一张好了才能再烙下一张,时间太长!
多年来,晒饭晒菜晒美食成了风潮,以吃新鲜为时尚。我一直不感冒这事儿。经济学上有个恩格尔系数,如果人们花在吃的上头的钱占总消费的比例过大,意味着贫困。我认为这是物质上的贫困,比如三十年前的中国;现在人们花在吃上的精力与热情这么大就是文化恩格尔系数太大了,是精神与文化的贫困——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全为了一个吃,这样的生活值得炫耀吗?
孔老夫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别的我认可,唯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我一向反对,其实呢,孔子完全是从仁义礼智信为出发点的,饮食的精细是为“礼”(仪)服务的。
很多人喜欢吃海鲜,一高兴了猛灌啤酒,结果通风了。我一直纳闷海鲜“鲜”在哪儿?我没觉得好吃啊?我从不吃海鲜,什么螃蟹、虾爬子,我都让给别人;举个例子,某次出差南京,同行的人想吃小龙虾,那家店专营小龙虾,辅菜只有花生米和拍黄瓜,我只拿这两样下酒,对小龙虾一口不动,看他们吃的那个欢,手套摘来摘去的也不嫌麻烦!
我们吃东西不能太滥,家常的最好,也最适合口味与身体的需求。即使到外地旅行,当地的水果尝个鲜儿就得了,别吃个没完,你的身体享受不了那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水土不服”。我觉得苹果、梨、桔子、香蕉、葡萄这些样已经够我们身体所需了,何必花着高价买那些什么山竹、榴莲以及我都叫不上名来的外来水果吃呢?我觉得这里有个炫耀的心理作怪,以吃鲜吃怪吃奇为上档次,啥档次啊?不过吃货饭桶而已!这跟买个破包穿个貂儿就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山炮是一个档次,不过土豪而已!
人的档次表现在哪?不是比吃比穿,要显得有档次就比一比品行、智力、体育什么的,说的更直白点儿,比比谁更心灵手巧、谁DIY的本领更高好不好?比一比公德善行,谁更有爱心好不好?
说到DIY、心灵手巧,我还得夸夸我老爸。我爸在楼前栽了一棵香椿树,三年多的光景从一根木棍长成了一棵三米来高的小树。我这次来看到,树的几根分枝绑了绳抻向四边,以便横向生长。我以为是物业弄的,一问爸说是自己弄的,“要不老往上长”。那么高是架梯子上去的?“哪来的梯子?我用绳绑个石头扔上去,坠下来不就系上了嘛!”瞧,我就没想到这一点。
别小瞧了这些生活小窍门儿,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之所以啥也不会干,就是因为从小到大没动手干过活儿;平心而论,也不全怪他们,是我们的溺爱和不放心,把本该他们自己做的事儿都代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