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的日子(3)——这儿的农民听着音乐干农活

标签:
海南岛什改村音乐伴奏下的劳动听着音乐干农活 |
分类: 游记 |
鸡叫是凌晨的背景音乐,一只公鸡打鸣,引来无数的鸡啼,此起彼伏,但这并不惊扰人的睡眠,若是换了人声,两个人的低语就会让你睡不着觉——同类总有嫌猜之心。
6:05起,洗漱,出外晨走。天还漆黑,南门已开,卖菜车来了,小区的居民争相买菜。卖菜的年轻小伙忙得一脑门儿汗,他隔天一来,是从三亚上的菜,也正因此,他的菜比菜市场要便宜。他也是东北人,知道东北人爱吃什么菜,所以,他拉来的一车菜很快就卖光了。
我把买的菜送上楼,再下来和妻一起走山。她想走没走过的路,我就带她去了什改村。那儿的原生态风景让她十分惊喜,“这不比坐挺远的车旅游强,不花钱就能看到风景。”
原始从来都藏在深山里,什改村在吊罗山的脚下,村里还能见到几个包着黎族头帕的黑瘦的老太太;也就上了岁数的人还保持着本民族的服饰,而中年及以下的没人穿这样的服装了。
路过每天都要经过的那块菜地,白花开得更大了,我这才留神有的已经结出很多大大小小的瓜来——我还不知道这种像角瓜一样瓜叫啥名。我刚到海南的时候就见到那对儿夫妇天天都在地里忙活,一看就是勤快人,十来天的功夫就已经开始收获劳动成果了:园子里放着两筐摘下来的瓜。
他们是沉默的劳动者,我还见过不少乐观的农民——一个骑着电动车下地干活的农民带着一个音箱,放着节奏明快声音高亢的音乐在田地里劳作,这在外人看来这是多么悠闲的田园生活啊!我可是知道农活的苦,那不是我等悠哉闲哉之人所能受得了的。我欣赏这种乐观的劳动(生活)态度,认为这源于少数民族“原生态”的基因,因为,我还没看到过北方农民听着音乐干农活的情景。走在什玲镇的山里,很多村子都不是沉寂的,总能听到很大很响的音乐声。
当你走在看不见人的大山里,只要听到这样既不古老也不新潮的音乐扑面而来,不是前边有了人家就是地里有干活的人。二十多天的山间行走,我的感觉是这些山里人是非常喜欢热闹的,因为他们多数是黎族或苗家人——少数民族多是能歌善舞的,现在我们是看不到非表演性的民族舞蹈了,连即兴的歌声也难以听到,不过歌舞的基因是深深地刻在他们深层的记忆中了——既然不能载歌载舞,那就放放音乐闹个气氛吧。我这么想不是没有理由的,不信你到汉族聚居的农村看看,基本是听不到哪家这么叮叮当当大放音乐的。
妻觉得景儿好,看啥都新鲜,还采了野花扎在头上——我敢说,小区里那些住了好几年的“老居民”根本没来过这儿;想看到美的风景、原始的民俗,既得有好奇心还得有个好身体,要不走不到偏远的大山里。
这条路一个来回比我们平常兜的圈子要长,所以回到家已经九点钟了。楼下有几个半老女人在学跳广场舞,音乐声也不小,但这能让人产生以上那些悠远的怀想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