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2日
(2019-11-02 16:33:27)| 分类: 北京 |
老弟昨晚拿回一个小米小爱触屏音箱,小宝就迷上了,没咋吃早饭,叫写作业也不咋听,老让“小爱同学”放《战狼》。他爸不让,上厕所时他偷偷放了一会儿,悄声地告诉“小爱同学小点声”,一听到他爸要出来了,“小爱同学关机”,溜回桌前写作业。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学乘法,他还不会,好多题都做成了连加,我讲了几遍,可他的心在《战狼》上,他爸一出去骑车他就又看上了。我想出去走走,一出楼又回来了,外边在下小雨,在屋里看不出来。
下午,老弟去东埠头沟公园跑步,快跑10KM,慢跑4KM。明天的气温4~14℃,早上很冷,我得备好衣服,跑前得多穿点。
老弟骑到山上,发了几张他在山上拍的照片,山更红了,树更黄了。
肥胖不仅肉体太过沉重,灵魂也难以飞翔,思想艺术更是步履维艰。所以,减肥不仅是肉体的减负,也是精神的需求。
近距离看画的应该是画家,内行是为了研究同行是怎样用色。油画近着看是很粗糙的,麻麻拉拉的,必须离着稍远些才能看出效果来——距离产生美。不过,谁若说他从画中读出了作者的感受,我认为那纯属臆测,那只只不过是他自己的感觉。
在审美欣赏艺术时,还是重感觉的好。淡化主题,重视印象、感觉,是对人的减负:生活太沉重了,还是“跟着感觉走”吧。
画是视觉艺术,看上去很美的画在生活真实中可能很丑甚至令人厌恶,比如被污染的空气、河流的五颜六色,看上去成了“画”,真的画出来会有诗意,实际上那是“穿裤子的云”,以前不是还歌颂过冒着黑烟的大烟囱吗?
某一派别的走红,不一定真因为高明,而是迎合了世人的需要。人的兴趣是不断变化的,审美情趣更是这样。印象派绘画契合了人们的朦胧心理,意识流则满足了人的随意懒惰的本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