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则臣《北上》

(2019-10-30 21:23:49)
标签:

徐则臣《北上》

《北上》

茅盾文学奖作品

分类: 读书

我只用了三四天的时间就看完了徐则臣的《北上》,开始觉得有点平淡,直到第二部才看出点味道来。

小说讲了一个时间跨度超过一个世纪的故事,从1900年到2014年。作者的叙事是分步进行的,故事交错讲述,到最后来个汇总。

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的梗概:1900年中国爆发庚子之乱,意大利小伙子费尔德.迪马克(中文名马福德)因为喜爱京杭大运河而参加了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在进攻途中受伤从医院里开了小差。他在打仗过程中认识了杨柳青一小镇上的姑娘秦如玉,逃离战争后驾船去了她家。秦家因年画之争与袁家不和被通告给义和团,秦家破败,秦如玉与马福德逃到北京通州。马福德把运河丢到一边,安心地当了中国的农民和船夫,繁衍了一个混血的家族。日本侵略中国,秦如玉被日本人的狼狗咬死,马福德闯入兵营,射杀了十多个日本鬼子,自己也被打死,结束了一个意大利中国人的一生。他的后代与另几个中国人的后代在当代中国再度聚首,演绎了一个当代的中国故事。

马福德从祖国(意大利)消失后,他的哥哥保罗.迪马克(小波罗)也深入中国,从杭州开始沿运河北上,以考察运河之名寻找“玩消失”的弟弟。

小说没有直接写马福德,而是以这个哥哥小波罗开始的。他带的翻译谢平遥、挑夫兼伙夫邵常来、雇船上的二徒弟(小轮子)、河上的拳民孙过程,这几个人都是后来故事里的当代人物的先辈,由寻人的缘起漂流在同一条运河上。古运河的风情状物是以不是运河专家的小波罗为主来展现的,当代的运河则在进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被几个后人打造着《大河谭》——这是作者的安排。

这些后代是:谢望和,谢平遥的后代,电视制作人;孙宴临,孙过程的后代,大学副教授,热爱摄影、绘画;邵秉义、邵星池父子,邵常来的后人,船民;周海阔,二徒弟小轮子的后代,小博物馆连锁客栈的老板;胡念之,考古学家,母亲马思意是马福德的孙女——这些个后人由运河这条主线交织在一起,将一百多年的距离缩短到这条大运河上。

我觉得小波罗的北上这两部分也就是百多年前的故事更对我的口味,庚子之乱的战争场面是以外国侵略者的角度来写的,很别致,也十分真实,作者选取的这一视角与故事的流淌,跟运河水一个节奏,很好。

我觉得这部小说有一处不太真实,那就是秦家对两个外国人(而且是侵略者的身份)的态度,在那个义和团闹得最凶的时候,这个家庭怎么还敢跟洋人来往,而且秦如玉一个小家碧玉怎么会爱上一个洋人呢?作者如果将这一部分完善一下,那这个故事就更圆满了,小说所获得的茅奖就更实至名归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