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日记是我几十年来的习惯,去外地也要带着日记本,不过这次进京没带。
我决定不再手写日记。
我的日记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20本,时间跨度不到10年,第一篇始于1982年11月22日,到1992年7月21日结束;第二时期22本,近17年的跨度,第一篇始于2001年11月13日,最后一篇日记固定在2018年9月18日——两个时期之间中断了近十年,这十年的空白盖因婚姻家庭的费心劳神,没了记日记的心情;现在回想这十年,真的成了空白,养育女儿之外,许多生活里的细节都沉入了忘川。
那么,我现在为什么又要停写日记了呢?
自从利用电脑写“电子笔记”,手写的日记越来越苍白,因为天天都是那几件事,内容就千篇一律,不是“晨走”、“看书”,就是“吃饭”、“上网”,几乎全是这样的字眼,那还能有写下去的情绪吗?
日记是一个人生命的记录、自传,而且还多少包含了他对社会不甘的抗争,形成了自己的言论。如果不是名人的话,日记对一个日渐老去的人来说没啥意义,当然也有人以为他是用日记总结了自己的一生。这个世界上,写日记的人千千万万,都自以为重要,其实绝大多数都变成了废纸;那么,我何必还要制造这样的废纸呢?我想,日记于我不是人所理解的日记了,就是个记事本——写了半辈子日记的人对自己写日记的意义发生了怀疑并想停止甚至毁掉过去的日记时,是不是对自己失望或世道让他悲观了呢?是,也不全是,至少我不是。我又成不了名人,日记里净记些没意思的琐事,没意思就成了没意义;哪怕是名人,日记里记的琐事就一定有意义吗?名人之所以有名,在于他的成就,琐事是成名后跟着借光的花絮与点缀,跟凡人的一样没意义。
所以,我不再延续这件已无意义的事了,果断终止。
看着这几摞儿自己一笔笔写下的42本日记,若是再累积下去,以后怎么处理它们?对自己、对女儿都是个负担呢!我还没定下来是否销毁其中的一部分(确实有些不舍),还存有将其录入电脑的打算(现在博客里发的《老日记》系列就是以前录入电脑的),可是,这个工作量太大了,我每天都有新的文字要写,不想在故纸堆里下这番力气。
不再手写是因为我更依仗“电子笔记”,并且还有博客的保障(当然要略去一些不能发的文字),也就不会造成第一、二时期间那样的记忆断片儿,因此,手写日记就多余了、没必要了。以后不再写日记,必须保证把每天的事情与想法及时地敲进电脑,这样才能让日记以不占据物理空间的电子版形式延续下去。

(左面矮的两摞是“第一时期”的日记,右边的是“第二时期”的)
(这张纸是为了便于查找,我按时间顺序排的目录,贴在柜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