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遇经典《红楼梦》#红楼碎语(3)

(2018-06-19 21:45:40)
标签:

《红楼梦》

贾雨村

分类: 读书
        甄士隐醒来遇见一人,就是落魄穷途的贾雨村。

在我看来,甄士隐是个性情厚道、乐意助人的实在人,而贾雨村则是个外表清高自傲、内心精于算计的势力文人。这俩人实在是古往今来国人的代表,当今的中国人得有一大半是由这样的人组成、或至少这两种性格的多少混合而成的。

中秋节对月把酒,甄士隐当即赞助贾雨村五十两白银,让他择吉日进京赶考以求取功名。那贾雨村以读书人耻于谈钱的名士派头接受了慨赠,却等不得“十九日之黄道之期”,次日老早便不辞而别。你说为何?他以己心揣度士隐可能是酒兴下赠银赐衣,若待次日甄士隐酒醒之后再生反悔之心,到手的银子岂不又飞了,还是趁他没醒酒颠儿吧,遂趁早溜之大吉,还为这不厚道的失礼之举找这样的托辞:“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我通过这件事,看透了贾雨村的心理活动和他的为人。至于后来的为保官而判断葫芦案、遇恩人甄士隐浴火而不救这些事,也是顺应其性情的事了。

不过贾雨村也是讲旧情的人,靠甄士隐的赞助,他中了进士当了县太爷之后,见到恩人眷属也加倍回报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但这与甄士隐那雪中送炭般的五十两白银相比,也就算不了什么了。文人就有文人的浪漫,贾雨村贵为父母官,倒还记得潦倒时一个丫环的眉目传情,并娶了她,使这个娇杏“偶因一回故,便为人上人”。潦倒之际的贾雨村有着文人的清高孤傲,亦具自诩名士的风流本性,当然也有着男人对女人的共有想法,因而当一个不难看的丫环几次回头看他,使他越发得意地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只不过是暂时的虎落平川,“遂狂喜不禁”,也就把大字不识几个的下等丫环看成了“巨眼英豪,风尘中知己”。

贾雨村并不是个多么坏的人,处于他的位置,在圈子内做事就得遵守圈儿内的游戏规则,因而他这个人物具有很普遍的意义。 “虽才干优长,未免贪酷;且恃才侮上,那同寅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参了一本,说他貌似有才、性实狡猾;又题了一两件狥庇蠹役、交接乡绅之事”。初入官场,他还拿文人高士的派头行事,没多久就遭人嫉恨而被卷了铺盖。从这几句话也可看出,此人也有爱财的毛病,授人以柄,所以他变成一介平民后还能“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这得靠银子来保证啊!不过毕竟为官时日太短,没捞太多,所以只好作客西席、靠当家庭教师为生了。后来他便学得乖多了,攀附上贾家这棵大树重返仕途后,他就越来越像个官场中人而不再玩风流名士的派头了,所以才会违心乱判葫芦案了。

贾雨村古已有之,今天更多,将来也不会少。整个红楼里,贾雨村是个很次要的人物,他的出场都是为了引出主要人物或对全书进行概括时起连承的作用。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这是贾雨村在首回中值中秋之季潦倒于葫芦庙中所占之诗。思自己前途无着、孤身一人,又留意于甄家丫环娇杏的回眸,吟出此意,顿然胸生层云,高声念出“玉在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之联,其意甚明,且“时飞”乃其表字。脂批言此联暗指黛玉和宝钗,却是看不出这层含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