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钟寺

(2018-04-07 22:13:35)
标签:

北京

爬山

骑车

大钟寺

分类: 北京
         2018年4月1日

    上午爬山,上到憋死猫,再一路跑步下山。星期天,天还可以,山上人很多,又因快清明了,上山扫墓的人不少,上的是野坟。这回我遇见了那个冬天赤膊爬山的老汉,这个年近八旬的老汉还认得我,老远就向我招手。我跟他一样也光着膀子,不过冬天我可不敢这么干。

在家吃过午饭,我先去修了刹车,然后骑向大钟寺,看古钟博物馆。大钟寺又名觉生寺,存着史上最大的古钟,即永乐大钟。大学英语课本里有这口大钟的铸造、运送的课文,我念英语口语班时读过,至今仍有印象。北京鼓楼附近还保留着铸钟厂这一地名,这口大钟就出自那里。现在看到真实的大钟,感觉没有想象中的大,再往细了想才体会到它制作的难度与精度:二十多万字,密密麻麻地铸刻在钟体上而且清晰无误,真不容易;再看悬挂大钟的木质梁柱,二百多年仍纹丝不动,可以想见精致的匠心与高超的技艺了。这类钟源于宗教,无论基督还是佛教,都离不开钟,也不光是为了撞钟报时,更有警醒世心的用意。为什么要做这么大的钟呢?是实际需要还是为了显示技艺呢?现在的钟槌已经安装了滑轨装置,显然这口古钟不会因重点保护而沉寂不响,它也会被敲响的,什么时候呢?过年,就像大年初一雍和宫抢头香一样,在这儿出价高的才能撞响这“第一钟”。

存放大钟的建筑不同前几座殿,上头是圆顶攒尖式的,而且殿前植有玉兰树,树上地下尽是花,古意中凭添一抹春色。更有新鲜气象的是东跨院,九座钟亭一带钟廊,俨然一座花园。既是博物馆,钟就不光都是明代的,前后的都有,从最早的编钟到民国的,甚至还有国外的。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比出中国的钟的确比西洋钟好,外观造型与精雕细刻的功夫俱佳,不过在计时方面,人家就技高一筹,因为洋人讲究实际与准确呀。这是横向的比,纵向的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到明朝达到顶峰,清代更多地是在外形的繁复上下功夫,到了民国反而粗糙了,不是技艺不精而是心不在此了。我在国外的琴钟和鸣的装置前揣摩良久,发现敲钟的机构是电动的,那就是现代的玩艺儿了。工作人员闲聊时说前些时候来了一伙牛人,男男女女的,“一个女的还抱着狗”,馆里专给他们演奏了一会儿。

我在大钟寺留连了一个小时,骑车回返,来回40KM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大钟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