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孤独的美感

(2017-12-29 22:04:36)
标签:

阿兰.德波顿

爱德华·霍珀

文化

分类: 读书
        看阿兰.德波顿的书,他对小餐馆非常着迷,我也喜欢小饭馆,觉得他喜欢的那类小餐馆像是不以做生意为目的,倒像是为了某种情调,这个在中国是不会有的,有也是价格昂贵,不是一般人常去的地方。中国只有饭馆、饭店、酒馆,一看牌子就知道了,偶尔看到叫某某餐馆的,其实性质也跟前几样没有区别。在商业社会,或者说在不成熟的社会里,饭馆是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的的,也就是挣钱,哪里还讲情调?当然,讲情调的地方也有,刚才说了,那价格偶尔去个一次两次还行,总去消受不起。阿兰.德波顿能在一个小餐馆吃上一顿安慰他的孤独的孤独的晚餐,我可是找不着这样的地方,所以只能在家或一个人的场合独饮自酌,别说我了,连李白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呢,也正因了太白遗风,我等也才有了耐得孤独的情怀与自信。

另外,我也纳闷他所说的小餐馆,既然是开餐馆的,肯定都希望顾客盈门,如果不是那样至少也得保证衣食无忧的客源吧,否则开小餐馆的老板还淡定得起来吗?截至目前,中国的所有“餐馆”,只要是开饭店的,没有一个不希望熙熙攘攘的,最好台都翻不过来才好呢,那样的话,哪还有闲适的情怀啊?老板没那工夫,顾客也没了情绪——欧美人在外就餐不像我们中国人大声喧哗,都是静悄悄的,所以才有这种宁静的气氛,因此,这种矛盾也不是不能解决,你看阿兰.德波顿笔下的世界不就很好吗?可是,中国人扎堆儿吃饭不出动静,可能吗?

如果想喝酒,最好是自己掏钱,叫上一二知己,畅所欲言,这多好。在中国,一般的私人聚会通常是谁张罗谁掏钱,似已成定规,不过这样的圈子里毕竟挣大钱的少,所以多数人都不愿出这个头;愿意张罗的人如果不是爱显摆的大款,那就没有聚会的事了,而这样的聚会混得不好的人也不想去。

所以,与其跟一些人喝酒扯淡,我宁愿自己一个人喝;也不是一个人,我手里有书、眼里有字,那里有很多不说话胜似说话的朋友与我对谈,在他们面前没有虚伪的客套,不必藏着掖着,怎么想就怎么说——写,最难得的是,他们完全是对我一个人的,还不要我付出,除了时间,只要你倾听他们、阅读他们,他们就会倾其所有,理解到什么程度,那就看你自己了。


阿兰.德波顿提到了爱德华·霍珀的作品,我从网上搜到的一些于我动心的画作——

孤独的美感

                                                                      (《自助餐厅》)
孤独的美感
                                                      (《293号车厢C仓》)
孤独的美感

孤独的美感

孤独的美感
                                       (与中国工笔画的结合 ——画中人赏画中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