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该称为名著的《白痴》

(2017-11-26 21:47:51)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白痴》

分类: 读书
      午前,我来到人工湖,被一种奇怪的声音吸引了去。湖边,一伙披着黄褂子的人随着录音机里传出的诵经声(即我所说的“奇怪的声音”)跪叩、站起,再跪叩、再站起,如是往复,跟经声一样重复这样的动作。我走到跟前,树上拉着一条黄色横幅,上书“大庆共修处大慈悲咒水遍洒三千广利众生莲花之旅菩提行”,横幅下摆着供桌,果品间有一幅高僧模样的彩像,这帮人就是冲着这个俯身膜拜。一个也穿着黄褂子的中年男人在后边蹦跶取暖,他回答我的说法是来自台湾的大悲咒,“我也整不明白——太冷了,活动活动。”我绕湖一圈走回来时,这伙人还在,不再跪拜了,都站着东瞅西看,有几个妇女捧着半箱瓶装水往回走,她们洒水来着,地上冻着痕迹。他们并不认真,这能领会大悲咒吗?不远处响起震耳的鞭炮声,不知是店家开业还是结婚典礼,很快硝烟味飘到湖边,我赶紧离去。教堂门关着,院里像平常一样空荡荡的,看来礼拜已经结束了。今天够热闹的,又是法事又是礼拜,佛、基督、俗世搅合在一块儿了。

有些名著实在难以卒读,比如前些日子我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书倒是不算难读,几经中断,虽所剩不多,我也不想看完了——这样的书怎能称“名著”?陀氏怎么写出这样低端的作品?我决定将其打入冷宫,永不再读;我亦下了决心,对看不进去的作品一律删除,免得占用书库浪费时间。既然看了大半部,不妨说说我对《白痴》的感想——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为人物安排表情,其实,那表情是读者无法想象的。比如,《白痴》里,罗戈任“脸上还有一种狂热的近乎痛苦的表情”,梅什金“目光里有一种看似平静、但却沉重的表情”,罗戈任“洋洋得意又仿佛是怨恨的微笑”,这些表情、微笑谁能想象出来是什么样的?得多么优秀的演员才能演出这样复杂的表情与微笑啊!

公爵意外地得到一大笔遗产,成了抢手的富翁,身边的人趋之若鹜,也引来不法之徒的敲诈,想要分割那份百万的遗产。这几个章节很乱,人为雕凿的味道太浓,事情的发展也有点离谱。我一直没弄明白,作者让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痨病患者伊波利特——对一帮富人们唠叨那些废话干什么;类似这类没啥意义的情节,《白痴》里着实不少,令人费解。

这部作品并非全无精彩之处(这也是我看下去的动力),那就是纳斯塔西娅突然造访加尼亚家那一章,是全书的一个高潮,然后,罗戈任带着一伙人粗暴地闯进来,又掀起了一个高潮。这两章写得极富动感,几句话就把在场的人写活了,使人感同身受,犹如身临其境。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白痴》中借书中人物之口描述他本人被判死刑临刑前的感受,他给最后五分钟作的安排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用两分钟与同志们告别,再拿出两分钟反省自己,最后一分钟最后一次看看周围。他把目光盯住了一座教堂闪光的圆顶,认为死后的灵魂将与它融为一体。他很幸运,临刑前被改判流放,关于这段经历他多次提及,做梦都梦见那五分钟。他还感叹,“倘若能挽回生命又将怎样呢?”“那时候,我一定要把每分钟变成一个世纪,一分钟也不浪费,每分钟都精打细算,绝不糟蹋!”不该称为名著的《白痴》


不该称为名著的《白痴》

不该称为名著的《白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