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文一
文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5,745
  • 关注人气:53,3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术在于欣赏

(2017-10-22 21:40:44)
标签:

艺术欣赏

苏童的小说

文化

分类: 读书
      乙烯晨走一小时,冷冽冻人,些电动三轮车拖起了青烟(市政不作为,我提的建议P用不顶
  午前,我走的更久一些,披着一身的阳光在生活区里走。叶子长在树上并不起眼,凋谢于地了奇异地放大了许多,的卵形软乎乎地扑了一地,踩上去能感觉到发滑的蜡质,沙沙的响声很动听。

又看了一天苏童的小说。苏童的枫杨树、香椿树街系列小说是一组组风俗画,就像连环画一样,白描出一页页的人物,不在于勾勒他们的性格,而是让他们自然地展现乡村小镇上平常的生活场景。比如《美人失踪》,故事情节全无引人之处,很有味耐看。


欣赏艺术作品,要看它能不能动起来,动不起来就不是好的艺术,或者说艺术上还欠火候;因为,艺术表现的是生命,生命是活的、有活力的,僵死了还谈何艺术之美?所以,罗丹才说:“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只有在有了艺术体验之后才能接受这样的说法。不过,高科技的相机有时也能拍出艺术照片来,尽管拍照者并非摄影家。但是,绝大多数的照片是人像,摆拍的,即使是拍景儿的,也因光线、角度、拍摄者的趣味的不同,会将美的自然拍得不美,但是,我们往往觉得照片上的景儿比亲眼见到的美,这是为什么呢?一是相机的进步,二是“画框”的原理所致。

残缺的美在于给人留有想象的空间,国画中叫留白。我理解的是,表现所描摹的最有动感变化的部分,对于那些人一想就知道的动作、表情尽可略去,让欣赏者靠想象去补足它。比如罗丹的雕塑《行步的人》。如何表现“动”呢?罗丹说了好多,我总结为一句话:画或塑那不动到动的瞬间——画、塑出来的作品都是静止的、凝固的,但得让观赏者感觉出动感。

艺术是创造出来的,人类在艺术中成长。艺术家是被一代代的艺术品熏陶出来的,代代传承,艺术才能发扬光大,人类才有生活下去的动力。

“艺术创造的过程,是物质的精神化;自然创造的过程,是精神的物质化。”第一句好理解,第二句我多了一层理解,那就是:上天有个意志,人是按这个意志来创造的。艺术在于欣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