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更透露出历史的真实

(2017-10-20 20:22:16)
标签:

苏童

《1934年的逃亡》

唐宋诗词

诗与历史

分类: 读书
    乙烯晨走50分钟。今天风大,湖水动荡不安,而水面上的湖鸥老在一个地方,它们看上去纹丝不动,其实也在暗暗地跟水流较劲,不然的话就随波逐流被冲到岸边了。午时变天,中午下了一小会儿雨,天色像害了病似的,再也没缓过来,又要降温了。

读苏童的小说《1934年的逃亡》。这部小说发表至今已经30年了,散发着枫杨树老家的气息,其后诞生了这个乡村的多篇故事,进入苏童的系列作品里。这部小说不是讲故事,不完整不连贯也没有严丝合缝的逻辑性,事实上它就是一篇感觉的流动,充满了神秘气息,也就是我刚说的“枫杨树老家的气息”。我读了没多长,就明白了,它是被《百年孤独》催生出来的作品,作者是在模仿拉美的魔幻呢。又读了苏童的两个短篇,都有一个女孩儿,《西窗》是一段生活场景,在枯燥的日子里困厄着的女孩儿悄然消失了,谁也不知道她去了那里;《樱桃》却像一则聊斋,邮递员几次遇到的美丽女孩儿却已在数月前死去,正躺在太平间里!我得说,这篇《樱桃》写的真美。


中国文字真是奇妙啊!你看中国古诗,几个字、十几个字就写出了优美的意境,就那些有数的汉字反复地调度,居然上千年来从无重复毫不雷同!十几、几十个字就表达出了上千年诗意的千变万化,真乃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啊!

读唐宋诗词,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历史的真正之气保留在诗里。亚里士多德说过:“诗是比历史更哲学的。”我理解为诗比历史更接近真实。历史只写帝王将相,诗歌里却有着社会与人的影子。诗当然可以粉饰当下,但这样的诗留不下来,能留下来的集成一束,就展现了真实的历史。时间最残酷也最公平,它像大浪淘沙一样,不管人怎么歌功颂德或者恶意诽谤,最后留下的都是时间筛选下来的“真迹”——历史的真实。诗,就是其一,而且是最纯的。如果不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朝代、不是一个血气迸发的年代,是不会产生那么大批量血脉贲张的诗歌的,这只能说明,那个时候的中国是最强盛并且诗意澎湃、激情四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