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8日
(2017-06-18 21:47:16)
标签:
项小米《英雄无语》 |
分类: 读书 |
午前,我去乙烯人工湖走了一圈。雨后,太阳多半隐在云雾里,不算热,却也走了一身薄汗。因为阴晴不定,我带了伞,没用上,到了正午,天完全晴了。
在读项小米的《英雄无语》过程中,不可思议的感觉一直伴随着我:我绝没看过这本书,可其中的好多情节我全都知道!那么说,我是看过这部小说的,可为什么记忆里连书名都没有呢——真是见了鬼了!我所有看过的小说,哪怕是忘了内容,题目肯定是记得的,比如同是出自项小米之手的《葛定国同志的夕阳红》,尽管故事梗概都想不起来了,我知道看过,这次看把它定性为“重读”,因为小说的名字我没忘。
看完《英雄无语》,作者在《后记》里提到她把一部中篇嵌入到了这部长篇里,我似乎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可是仍想不起那是哪篇小说。
我觉得“爷爷”对家人的绝情难以置信,他视奶奶为无物,为什么还让她到上海去?他对自己的女儿“每”就那么无动于衷(“每”病死的情节让人心里直颤啊)?对家人毫无感情、毫无责任感,却对党和事业极度忠诚,这可信吗?而且,这种“大公无私”一直保持到临死,最后回老家,一掷万金为家乡修路、通电,他可以不修祖坟,为什么对自己贫困的儿子一毛不拔呢?
作者跟读者一样不理解,因为这相同的疑惑,那就是说世上可能真有这种冷血的人吧。这样的英雄创立了一个新的世界,带给家人的却是纯粹的灾难,如果说险恶的环境下他不得不如此,那么功成名就以后,他不仅不弥补一下自己给家人带来的灾难,竟连一丝愧疚之心都没有,这样的英雄也的确是让人无语了。这样的英雄令人不寒而栗!
爷爷的无情与奶奶的坚忍碰到了一起,这成了近代中国男女的性格缩影,定格为概念化的整体印象。我认为小说里的奶奶写的最好,自始至老,言语不多(给孙子孙女讲故事除外),一直在干活,每当“那死人”给家里带来灾难,都是她默默地做,挺过了一个又一个关口。
虽然书中穿插的古汉语有些过多,但对客家人以及文化都是个普及,毕竟,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客家是咋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