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纪事
(2017-01-08 09:57:01)
标签:
旅行z158 |
分类: 北京 |
此次乘坐的这趟车,人不算多,而且没有往常的推销产品。我对面是一对老两口带着小孙子去北京,那个正换牙的男孩一路上得说不下二十次“我要回家”。我觉得这孩子有点不对劲,脸上总是莫名地傻乐,他并没看见什么,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想象里:让他吃东西,“不吃,回家吃去。”;让他尿尿,“不尿,回家尿去”;车要到站了,欢呼“回家喽,回家喽,回家喽,我爸开车接的我,我爸开车接的我……”孩子再想家、想爸妈,也不至于想成这样吧。老头是个急性子,解一个塑料袋没解开,急歪了,老太太拿过去,一点点解开了。这老两口把提前买的火车票弄丢了,又买了一次票,上车后向列车员求助,后者给他们开了证明,可以在北京下车后到窗口办理退票,这样,他们就不必为一个座位花双份的钱。老头感叹道:“现在还算讲理,早先谁管你呀,丢了就丢了,自认倒霉吧!”是的,这是铁路的一个进步。
车里开着电暖气,很热,我到厕所里把衬裤脱去了,仍是热,我跟列车员提出,让他把暖气关了。别的人不热吗?未必,不过也有个例,你看我身旁的小伙子,一直穿着羽绒服,吃碗面时都没脱。满车厢的人没人出面,总得有人出头才是,我就当了那个出头的人,因为我忍受不了。
年轻人有没有爱好,在火车上就能看得出来,我旁边的小伙子除了吃饭就是仰头大睡,哪来那么大的觉呢?沈阳上来一个少妇扮相的女孩,长得还不错,可是一口沈阳味,把人显得土了。她在绥中北下了车,那个座位的主人换了个小伙子,长得也挺帅,只是面如土色。我本对他印象还可以,可看到他在门口抽烟,那印象就一落千丈了。一个男人站在车厢中央,脸很型男,而一转过脸,他的侧面却是个扁圆没型的脑袋。几个女孩坐在一块儿,只听她们叽叽喳喳地聊得热闹,不往她们那儿瞅,以为她们是在彼此交谈,不是,都是对着自己的手机,聊聊聊,聊个不休;有一个唠没电了,插上充电宝接着唠……列车上的广播跟蚊子似的,被说话声掩盖;车上的音乐也的确多余,想听音乐吗?那边一个人的手机音乐半个车厢都能听到。
城里蛰居久了,只有坐上火车,才能看到广袤的雪原,那莽莽苍苍的满世界的白,给人通透之感,仿佛自己的心被变成了冰晶。诗意的雪野,把一行行树林都变得细腻起来。一进山海关,公路纵横,城镇相连,原野消失了,进入人烟密集的世界。
小男孩喃喃道:“天亮啦!”天没亮,黑了,是灯亮了。黑夜是梦的摇篮,就能把它幻化成海。黑暗中夜色如海,一串灯火延伸开去,好似跨海的桥。时间是冷冰冰的,没有温度,如果配上自然的色彩,比如橘红的夕阳或人心的温度,就具体生动了,这就成了记忆的一部分。
列车员说火车晚点20分钟,实际上是正点进站。已经十点半了,地铁上还那么多人,都是年轻人,我猛地想起——今晚平安夜呀!我在西二旗下的地铁,打出租车回家,30元,22:50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