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广芩《去年天气旧亭台》
(2016-11-03 21:24:29)
标签:
叶广芩《去年天气旧亭台》文化 |
分类: 读书 |
登山小鲁的博客贴了三篇叶广芩的小说,是我没读过的,便拷进了书库,再上网一搜,这是作者新出的一本集子里的作品,那本集子叫《去年天气旧亭台》,顺着这条线索,我找到了这本书里的其它几篇新作,《苦雨斋》、《黄金台》、《唱晚亭》、《树德桥》、《后罩楼》、《扶桑馆》(未完),并顺藤摸瓜,下载了一部《琢玉记》,使我所存的叶广芩作品得到极大的丰富。
我本来已开始看雨果的《笑面人》了,那就先暂停一下,看完叶广芩的这几篇小说再说——我很喜欢她的京味系列,但凡看到新作那是一定要先睹为快的(这样的作家还有迟子建和阿成),暮色西沉的时候,我看完了一部中篇《苦雨斋》,不过,这篇小说编织得太牵强了。
《唱晚亭》这个小中篇不错。接着看《后罩楼》,相当于一个短篇,一个单薄的故事,一般。再读一篇《树德桥》,写的不是京城旧事,是文革年间劳改的故事,差强人意。
接下来,一天看了两篇小说,《黄金台》与《月亮门》,后者大大地好于前者,使我见到了早已熟悉的、十分有趣的假小子“耗子丫丫”,回想起了过去所见的老北京的大宅门。
看完叶广芩的几篇小说,再翻开PDF格式的《琢玉记》,是本记述“教女”的书,不是我想看的,草草地一带而过。
时间是供人浪费的,有的浪费于吃喝玩乐,有的浪费在发明科研上,有些被看成是庸俗的,有些是被定性为有意义的。我愿把时间浪费在读书上,此外再写点自己的字,那就很好了。
经典的形象都有作者的影子,再怎么夸张、变形,那模子还是自己。
过去常听说诗人在一个小圈子(比如沙龙)里朗诵自己的诗,难道那时的诗人都有一条好嗓子吗?再好的诗,如果没有好嗓子,那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败坏了一首好诗。我觉得,诗是在心里吟唱的,内心里玩味诗意无穷,一经念出那韵味及感染力就减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