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而思方为纪念

(2016-05-28 21:55:10)
标签:

杨绛

杨绛逝世

《干校六记》

《劳神父》

文化

分类: 读书
   

读逝者的书,是对其最好的追思与怀念。因此,我重读了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先生所写的两年干校生活没有别的相同经历者所述的那样悲惨,好像忆一下苦以便思甜似的,我想这来自洒脱的心性(虽然先生在文中不断地“愧”与“惭”,并于文末说未改掉私心),而于读者来讲,不禁要问,对她与钱钟书这样的大家来说,这样的生存状态就是一种罪恶——这是什么国家,把一大批国之精英弄到乡下去“脱胎换骨”?

2015年第20期《读者》上载有杨绛先生的《劳神父》,这是一篇忆旧的散文,9岁的“小季康”就很有抵抗诱惑的定力了,而老先生在90岁回顾这件事时却说自己傻,我从这篇文字里读到的还有老人的风趣,那幽默是孩子式的。

 

思考人生老被人笑话,如果到死也没有思考过人生,就真的成了笑话。人活一辈子,得活个明白,稀里糊涂地活着百分之百是无意义的人生,活了百岁也只是浪费粮食。

 

文人的感情、喜怒哀乐总会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当痛不欲生的悲伤过去后,就想用笔来抒发、排遣情感;当他可以用文字表达的时候,他就已经超越了最痛的时刻,最痛之时是剜心裂肺的,根本没法写字,也想不到写字。

 

今天我写不出什么,明天也没有收获,可我不气馁,我相信这时的思考会变成积累,不知哪一天就会结出思想的果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龟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