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观
(2016-04-24 22:54:05)某些人的口味是被“文化”培养出来的:那东西不见得可口,但因被捧为高贵就有了身价,吃它的人也就“高贵”了。我对吃不在意不代表我对美味无动于衷,那些“高贵”的“美味”我真的不感兴趣,吃着并不觉得好吃,我更喜欢家常便饭,并且很享受这个,天生一个简单的胃,装不进珍馐美味。即使是家常便饭,可口的多吃几筷子,久之便肚胀身肥,一阵阵地后悔,若是不吃那几口该有多好?我觉得世上还是少些美食的好,像过去没多少吃的年月,至少没现在这么多胖子和因胖而出现的富贵病。
我们应当以浪费地球资源的多少来衡量人的高低贵贱,消费越多越低贱,越少越高贵。高贵是身处简单而高贵。
有人说,既然喝酒就喝点儿好酒,我觉得这跟抽烟抽好烟一样没道理,都是害人之物,不喝不抽,那损害不更小吗?天天小酒不断,别说好酒,就是瓶装酒,也整不起呀。对喝酒的人来说,有几块钱的酒喝着就行啦!几块钱的酒未必就是假酒,只要你喝着行(不上头)就行,几百块钱的酒多半搀假,它们是造假者瞄准的对象,几块钱的酒造假也犯不上啊!
我的下酒菜很简单,多是一个凉菜加上花生米。我喝酒时不挑菜,也不看,菜就在那儿嘛;也不看酒——这些我都不在乎,有了就行,无所谓味道如何,因为我的关注点不在它们上,在哪儿?书上啊!我喝酒为了啥?是为了让它燃烧出“思想的火花”(这有点儿高了,换句话说就是“灵感”),所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更不在菜;在乎酒菜的无非酒囊饭袋。
想起抗日时跑警报的一个故事:跑警报的刘文典斥责也在跑警报的沈从文,“我跑是为了有人能讲庄子,你跑个啥?”刘教授有名士、狂士之风,说出话来一点不给人面子,不知当时的沈从文该是啥想法。我拿此例给喝酒找理由:我喝酒是为了写作找灵感,你们喝酒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