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话的当不了领导
(2015-12-01 12:15:43)
标签:
文化抢话 |
早晨往窗外看了半天,夜色被路灯晃得朦朦胧胧,好像并没下雪,可走出楼门,雪下得还不小呢,都纷纷扬扬了。龙凤在下雪,乙烯却没咋下。
体育馆院里,跑步者一人一层白霜,跑得热气腾腾。我走了五圈,坐公交车上班。跑步、走路,是送给勤快人的一份礼物,这份礼,礼轻情义重啊!
一般地,体魄强健的人心理也会健康,您想啊,一个天生体弱多病的人能不自卑吗?
常听反面的声音可以开阔视野。
粗人的话语和行动很可能蕴涵着细腻的道理。
在与人对话的时候,往往会没等你说完对方就截断你的话头,也就是所说的“抢话”。有人把抢话视为缺乏教养,我看也不全是。有些爱抢话的人是属于系统综合的逻辑能力差,他的思路跟着外界(尤其是他人正在说的话)走,一冒出疑问或想法,惟恐过会儿忘掉所以就想马上说出来(抢话),这跟教养没多大的关系。而善于倾听的人呢,则在听的过程中就做出了归纳整理,轮到他说话时便一、二、三、四地从容道来。显然,后者更显得有“教养”,很多领导都有这种非常好的“教养”,讲起话来头头是道,所以人家是领导嘛。领导从不抢话,控制话语是其基本功啊。
一个国家应该有狂想家,允许他们发表狂妄不羁的观点,提供平台让他们与大部分人辩论,相信最后得出的结论既合乎理性也富有发展的空间——狂与理之间来一番中庸,不就是最好的了吗?保证这样的“辩论”进行下去的制度,就是一个好的制度。
君子远庖厨,这个说法始自孔子,饱受现代人诟病,如果从实际情况来考量,他说的也对;君子是治国的人,若连这样的不忍之心都没有,他得咋样对待国之臣民呀?这个也符合人的心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