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久已没看池莉的小说了,大批量的读是十多年以前的事。池莉自打写作女儿成长的书以后,似乎沉浸在母爱里不可自拔,没怎么见到她再发表新的作品。这两天,我一连气儿读了她的三个中篇,虽也是十几年前的作品,却属初读,感想不一。
先说《有了快感你就喊》,写的是一个挣扎的人生,卞容大的经历很具代表性,我们这代人都有他的影子:早期的人生被父辈、社会安排,压抑中向往通过自我奋斗谋得一个好的生活,结果被甩了出来,压抑感又卷土重来,好在还没沉沦,认识到“有了快感你就喊”可以自我救赎。
我自己上学、工作至今,从未换过工作、跳过槽,过着四平八稳的庸常日子,假如我也像卞容大一样失了业,又会怎么样呢?难以设想,用不着想也就不去想了。日子过得怎么样取决于你的态度,往上走(升官)、挣大钱又能如何,想通了心态也就摆正了,还是感谢上天赐给我这份宁静的生活吧。
再说《看麦娘》,我觉得这是一篇感觉小说,写的是一个女人的直感,感性世界很细腻,笔调柔和熟练,作家的实力毋须置疑,但与池莉从前的作品相比,显然有所不足。
我最后看的是《托尔斯泰围巾》,开始并没觉得好,认为某些作者个人的感慨若是删掉了会更精练。看到中间部分,我才发现小说主要在写老扁担,而且这个人物越来越突出并出彩了。小说看完我又重翻了一遍,这才捋出小说的总体脉络,这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呀!
世上像老扁担这种最底层的小人物太多了,其中有不少是令人生厌的“坏蛋”,当然,善良可怜的老实人也大有人在,可是,身为下贱、命运困苦却还尊崇文学、热爱着托尔斯泰的“破烂”(收废品的),我只知道“这一个”,那就是老扁担。不仅作者震惊,谁又能不震惊呢?如今,吃穿不愁、大富大贵的人,又有几人在读书、在读托尔斯泰呢?
老扁担让我想起从前看过的一个典故:俄罗斯的一个兵士,宁可遭受被关三个月的处罚,也要违背禁令去探望他心目中的圣人托尔斯泰——这个典故让我对俄罗斯这个民族既敬又怕,拥有这等素养国民的国家,如果成为敌人,那是很可怕的。我又问,中国能有这样的事吗?没人回答我,我认为肯定没有,现在谁还想这个啊?可是,老扁担让我看到了一丝中华民族的希望——池莉笔下的这个人物应该有其原型,不会完全出于虚构,若是那样的话,我的这丝希望也就没亮儿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