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动力之源是劳动带来的乐趣

标签:
生命劳动 |
分类: 随笔 |
生命是由一件件事儿构成的,为什么有些人活得空虚,因为他们成天无所事事,没有事儿去填充,生命当然是一片空白,自然感到活得没意思也没有意义。
优质的生活不是单纯地拿钱买来的,当生活的基本条件满足以后,活的好坏就看你咋活了,也可以说取决于你的素质。以物的多少为标准的人永远也不会拥有真正优质的生活。恬静的人方能乐享天年。
人为了活着而必须有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它往往是不受喜欢的,只是因为生计所迫而不得不接受它。那么,我们怎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到生活的乐趣呢?你所能做的是,或者换个喜欢的工作,这并不容易,而且,即使你有了一份自认为喜欢的工作,过了一段时间还会厌倦它。能让你永葆生活之乐的只有一法儿,那就是:你要有至少一个最喜欢做的事,这件事必须能伴你终生,它能使你赖以谋生并可以忍受它的无聊。我想说的是,工作是保证你活着的,工作以外你可以去做喜欢做的事;如果没有这样一件(几件)事,即使你找到了“理想工作”,以后你仍会厌倦它的。所以,不要一个劲儿地抱怨、跳槽,工作差不多就行了,最关键的是你得有一项至爱的事、名为事业也无不可,如果它恰与你从事的职业相合,那我恭喜你了,不过,这样的几率跟中大奖差不多。
劳动本是让生命感到快乐的事,发展到今天,对很多人成了苦行。人类由于数量上的繁衍而有了组织的分工,遂产生了脱离劳动的阶层,这一阶层的人发明了好多套理论作为由别人养活自己的根据,这些理论归结起来统称为“管理”。这些自认为是管理者的人可以“合法”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以养尊处优为荣,以劳动四肢为耻,并以社会精英自居,蔑视那些养活他们的“下等人”(劳动者)——这就是所谓管理者的嘴脸。我们为什么越来越好逸恶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将劳动低贱化了,“上智下愚”,这是孔夫子的观点,所以他一生都在碰壁。很多的脑力劳动者并未脱离劳动,正因为参与底层的劳作成就了他们“大家”的名业,例子不止一个托尔斯泰。
http://a1.att.hoodong.com/05/95/0130000009585012135095971141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