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我怎么看不懂你?
(2013-11-05 20:50:50)
标签:
简.奥斯丁《爱玛》文化 |
分类: 读书 |
终于看完《爱玛》了,我可算是解放啦!
——瞧这帮贵族,把举办一场舞会当成天大的事,舞会没搞成,爱玛就跟“天塌了一样”,那个刻薄得近乎恶毒的小丘吉尔(他借简.菲尔费克斯的钢琴所说的那些话表明这人是地地道道的花花公子)更是垂头丧气——这样的生活居然持续了几个世纪并得到推崇,真是不可思议!这样的寄生虫、没用的人会存在这么长时间?而实际上,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任何时代都有,瞧瞧我们身边,有多少人还在追捧纸醉金迷的生活啊!
我对书里的奈特利很有认同感,他对舞会丝毫不感兴趣,宁愿在家里看帐本;一部分人奢华的生活是另一部分干实事的人支撑的,所以,后者更令人尊敬。
这帮讨厌的人,连简.菲尔费克斯雨中去邮局取封信都大惊小怪,他们成了纸糊的了?啥事都不能做的人不就是废物吗?在这帮人眼里,自己伸伸手都是丢份儿的事,只有下等人才自己动手干活呢!
这些英国佬还老那么多废话!他们不觉得絮烦吗?简.奥斯丁所处的环境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不能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个圈子,但仍是看不出她是不是同样厌烦这些所谓的贵族;如果让我生活在那样的时代,还是杀了我吧,要不我就把他们全杀喽!——革命就是这样兴起的吧?我不知道现在的英国人是不是还有这样的积习?估计不会有了,二百年的跨度,十代人的变迁若还是这样,那就没有大英帝国的今天了。
最后呢,却是一个圆满的大结局,三对儿男女(马丁与哈丽埃特、奈特利与爱玛、丘吉尔与简)差不多同时结婚了。这样的一个结局是作者写出来的,根本不是现实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哈丽埃特经过爱玛的“改造”是怎么最后接受了马丁求婚的?当然,他们不是主要人物,就一带而过了;那么,丘吉尔与简为什么要隐瞒他们的私订终身?或许二百年前的英国就这个习俗,我们中国不也同样如此吗?可是,丘吉尔却在未婚妻面前故意跟爱玛调情的行为完全是公子哥的做派,但在最后一下子就变成了正人君子,这也太斧凿了吧?最令人不解的是,抱着独身的爱玛先是对丘吉尔有了点儿意思,最后又突然地爱上了奈特利先生,而后者呢,也莫名其妙地产生了不可扼止的爱情,而且是从爱玛13岁时就开始了!?这些完全没有铺垫、就这么突然地推到读者面前了,的确是让我们惊讶不已呀!
世界名著就是这样的吗?我想这不能怪翻译译的不好,更可能是我的欣赏力有问题,要不怎么老是在“名著”面前看走了眼呢?更更可能的是,吾本粗人,根本没有一双鉴赏的慧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