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周六,我和老弟早晨六点钟下楼,开车去西二旗城铁站,在那儿上等候着的大巴车,开了将近两个小时,我们抵达徒步大赛的举办地——门头沟的斋堂。
报名的参赛者大多是有单位、有组织的,戴着帽穿着衫,佩带着号码布,还有系在鞋带上的识别芯片。我是临时参与,自己计时。
大赛分为三组:20KM、30KM、100KM,我们是30KM组。三个组别的起点与终点皆设在斋堂镇政府前。
通过安检后,8:32,我、老弟及他的一个同事DW一起出发。
走出斋堂镇,再走一段G109国道,进入通向爨底下—柏峪的公路,10M之后、柏峪之前,开始爬山,路径变成了原始的石板及沙土道。在徒步线路上每隔一或两公里就会有一个服务站,志愿者们给参赛者“加油”并提供纯净水或面包。
今儿的天可是真好啊,响晴薄日,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而且,30℃的气温似乎没那么热。
我觉得这条线路强度并不大,只有不到五公里的上升就开始下降了。前十公里的步速是10分钟1KM(6KM/H),上山大约在4~5KM/H之间,下山则是一路小跑——12:36,我回到终点,用时4小时4分钟。老弟第一、DW第二,比我快2~3分钟。这是我没想到的速度;我事先估计,30KM怎么也得走5个小时啊!这个成绩得之于下山的小跑,使平均速度达到7个以上。在我们这个组里,超过我们的寥寥无几啊!我们不过是业余爱好者,而那些跑100KM的专业选手,最好成绩是6个半小时,那可是两个多的马拉松啊!老弟和DW在终点处各领了一张大赛的证书,在他们公司,老弟第一,DW第二。
因为举办这次大赛,斋堂把镇上的饭店都关了;这个做法可不好,这样大好的赚钱时机怎么能丢弃呢?大多数人空了一上午的肚子,连个吃饭的地儿都找不到,只好啃自带的干粮。我们三人买来凉啤酒,坐在邮局旁的阴影里吃着喝着,很是惬意地看着那些陆续回返的参赛者——其中不乏老外,怪不得要称为“国际大赛”呢。
回到停车场,等了一个多钟头,四点之后发车,两个小时回到西二旗城铁站。
(斋堂在北京的位置)
(前边这台客车也是组委会的包车)
(接近斋堂)

(戴号码布,系识别芯片)

(前方入口安检)



(徒步开始了)

(离开G109,转入去爨柏景区的公路)




(服务站加水)
(20KM组的走右边上山,我们30KM组的继续前进)
(进入爨底下)


(印象很深的一线天——其实可以两车并行)


(加水上山,转入山道)







(沿途村落的村民被组织起来作为志愿者为大会服务)





(黄岭西的村民敲锣打鼓地欢迎我们)


(村民们都穿上戏服,模拟早先抗日时期的情景)
(黄岭西很好地利用这次大会的时机宣传自己,这将会大大地振兴古村落的旅游业)


(回到来路上)




(12:36,回到起点,徒步结束)
(在此交回识别芯片并领取证书)
(阴凉里喝着啤酒,看着正走向终点的人们)
(这位的户外装有点儿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