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有老人样儿
(2013-03-15 12:15:23)
杨绛先生的《杂忆与杂写》中有篇《我在启明上学》,忆的是她九岁时在一所教会学校里读书的事,读的时候我脸上一直挂着忍不住的笑意——“小鬼”(小魔鬼)们的把戏着实有趣啊。
杨绛写此文时(2002年)已年过九旬(1920年还是个挺淘气的小魔鬼呢),想想看,这么大岁数的老太太还能清晰地记得儿时的人与事并写得这么好玩,我真是喜欢这位可爱的老寿星呀!假若作者再早个三十年来写这篇文章,会不会还像我现在看到的这样好玩呢?老人与小孩的心相通才会写出这样的字吧?
与这样的文化老人共处一世,是我们的福分,这样的老人的确是个宝儿啊!
老太太呀,继续健康长寿哇,俺还惦着看您写的新书呢。
世上更多的是普通的老人,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不过,不管差异多么大,哪怕是不识字、不知书,但得“达理”,老人就要有个老人样儿,说话、论事,要给小辈儿的“打样儿”,身正为范嘛。
老人体力上干不动啥了,但能以德、行立世,才配得上人的尊敬。有些老年人的确有点儿为老不尊,倚老卖老,像最近公交车上打骂不让座的年轻人那样的老年人,就太过分了,不自重啊。这样的老人,没老的时候肯定也不是个好东西;年轻时驴性霸道的人,老了变好的可能性也不大。
人可以有火气,可以有性格,可以粗声大嗓,但得能压住、有本色、透着豁达,为人要正、行事要通,像撒酒疯打起来的、玩牌打麻将骂起来气死的,这哪像是老人出的事儿啊?
我的老父亲就是个百分之一百的好老头儿,身子骨儿挺好的,脑子里常琢磨的、手上干出的活儿让我们都自叹不如(多年前,小孙子就赞“我爷是个聪明的老头子”),现在还常为儿孙做些好吃喝、料理一些家务事,别看这些琐事,它能体现出一个老人的“样儿”。这个“样儿”会潜移默化地留传给下辈儿,把人的优秀品质代代传承下去。这样的老人才值得尊敬。这也是老人的价值。这样的老人才是“宝儿”。
我们都会有老的时候,千万要记住,得做个有老人样儿的老人啊。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