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游昆明至帝京

(2013-01-28 22:32:50)
标签:

吴晓铃

《话说那年》

金寿申

《老北京的生活》

文化

分类: 读书
   

月独一轮浮现顶上,周遭有棉絮似的云,那云有着母鸡般的羽翅,寒夜便生出了暖意。这月又如游戏的顽童,偷偷地潜滑,以为自个儿的猫猫藏得挺好,没人发现——

月下的十字路口燃起了堆堆纸火,文化的力量若也像那烧给亡人的纸火般顽固就好了。我们可以仰首望月抒怀、低头印水冥想,这与文化离得就近了,那,这一堆堆纸火呢,也算文化?

我的脑子里有两派人物在对饮、吃茶、回旋、往复,一个跟另一个说,或在演讲或在上课,滔滔雄辩络绎不绝——如果能把脑子里的东西记录下来,天上大概会有星宿般多的文学大师吧?

 

看完“西南联大”,翻找下一本想看的书,鬼使神差,遇到一本《话说那年》,作者竟也是西南联大的,吴晓铃,当年在西南联大是个助教,后成为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学者;唉,吴先生也已驾鹤十七年多了(1914~1995)。

《话说那年》我也只是留意了有关昆明的那一部分,有与刚看完的西南联大相互参照的意思,至于该书的另两部分,居京的故事多看了两眼,域外的那部分就一扫而过了。没看此书,不知吴先生(抱歉,吴先生)。

这是本文人的随笔,感兴趣的自可细读。

在这本书里,吴先生提到了一本书,《老北京的生活》,著者金寿申,不免又勾起了我的好奇之心,立于网上搜得,逐页翻开,翻着翻着就渐渐地失了耐性——这本书写于七十多年前,书里写的是百年前晚清民初时的北京,其中说的民俗,细的我说不上来,大致的多少还知道一些,说实在话,没兴趣,也就不看了;对感兴趣的人,它有文化传承的价值,让后人知道古都过去的民俗情状,尤其是对生于北京或将长于北京的后代来说,能从此书里知道从前的北京城啥样,过去的人是咋过日子的,都有些啥乐子、玩的、吃的,但愿,他们会感兴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