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时文人的素描

(2013-01-16 12:15:48)
标签:

钱穆

闻一多

吴宓

吴方

文化

分类: 读书
    

在吴方的书里看到一段钱穆《师友杂忆》里的文字,记的是抗战爆发后钱穆随清华、北大师生一起南下时路上的回忆:

 

一日,余登山独游归来,始知宿舍已迁移,每四人一室。不久即当离去。时诸人皆各择同室,各已定居。有吴雨生、闻一多、沈有鼎三人,平日皆孤僻寡交游,不在诸人择伴中,乃合居一室,而尚留一空床,则以余充之,亦四人合一室。室中一长桌,入夜,一多自燃一灯置其座位前。时一多方勤读《诗经》《楚辞》,遇新见解,分撰成篇。一人在灯下默坐撰写。雨生则为预备明日上课抄笔记写纲要,逐条书之,又有合并,有增加,写定则于逐条下加以红笔勾勒。雨生在清华教书至少已逾十年,在此流寓中上课,其严谨不苟有如此。沈有鼎则喃喃自语,如此良夜,尽可闲谈,各自埋头,所为何来。雨生加以申斥,汝喜闲谈,不妨去别室自找谈友。否则早自上床,可勿在此妨碍人。有鼎只得默然。雨生又言,限十时熄灯,勿得逾时,妨他人之睡眠。翌晨,雨生先起,一人独自出门,在室外晨曦微露中,出其昨夜所写各条,反复循诵。俟诸人尽起,始重返室中。余与雨生相交有年,亦时闻他人道其平日之言行,然至是乃始深识其人,诚有卓绝处。非日常相处,则亦不易知也。

 

看看那时的师者学人,在山河破碎的流亡迁徙途中,条件那么艰苦,形势那么危急,仍能够孜孜不倦地做学问、教书育人;反观吾辈,今天的学者、教授们该作何感想呢?中国的教育和学术从精神到水平从六十年前就开始沦丧了,在近二十年堕落到最低谷;中华的复兴其实是包括教育、学术在内的文化精神的复兴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围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