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小记
(2012-05-07 12:07:59)
标签:
t158时间看书电子书纸质书杂谈 |
4月15日,我坐车进京。
T158次列车的速度堪比动车,无须卧铺的座票使进京的成本降低了近一半,所以永远人满为患,多挂几节车厢也还是有没座位的站客。
书是我打发旅途时光的最佳方式,它可以把时间变“短”。从哈尔滨到北京,T158只须十个小时多一点儿。“十个点”听起来不算长,若是死个丁地坐在那儿,你才能感觉到它的漫长。时间跟病痛一样,只在难熬时才能感知它的存在。
短暂的时间我通常用来看下载到手机里的小说,而大部头的时间还是看纸质书。在电脑上看书对我来说跟读纸质书差不多,而手机还达不到;用手机看小说,我总有手机把小说庸俗化了的感觉,过脑无痕,而手捧一本纸质书或在电脑上看书才叫真的看书。电子书盛极一时,纸质书越来越少有人读。我并不担心纸质书的命运,速食性的电子书营养太少,人类是离不开传统书籍的。未来的纸质书的价格会越来越高,有可能成为“贵族”的象征,很早不就有人拿精装豪华典藏书来装点门面吗?
长时间坐车,坐着的、站着的都累,有去厕所的、到连接处抽烟的,跟前站着的就赶紧抽空坐会儿。站着的虽然累,也有看上去气定神闲的。车厢中部站着一个年轻女子,她的面部侧影杂糅了西方的线条明快与东方的秀气柔和,她的剪影很俏皮,让我想起歌德笔下的绿蒂,就连吮吸雪糕的样子也像小孩子般可爱。
从沈阳上来母子二人,他们是抚顺的。有人夸那小伙子长得真帅,坐我旁边的母亲叹息一声:帅?以前更帅!原来,她的这个儿子跟人骑摩托出了事,脸都摔变形了。这次进京就是看病,整形、种牙,很费钱的事——年轻人,让父母省点儿心吧!
一个年轻女子打电话,说了有半个多钟头,跟前的人都听明白咋回事了:她的男友还没离婚,跟她处了一年多不辞而别,身边又多了个“小三”,痴心的她从长春来京要与他见“最后一面、有个了断”,可那男的避而不见,接电话的是那个“小三”。跟前的人劝她别一条道跑到黑,“他没权又没钱,还有俩孩子,你图他啥?他是刘德华呀?”带儿治病的那个母亲悄然自语说“这女孩气迷心窍”了,一个更年轻的小伙子听不下去、更为干脆地给了她几句——你不能说她不痛苦,而痛苦的最灵解药是他人的不幸!
我亲眼目睹了“小二”与“小三”间的对话,摇头慨叹:这世间,情,算个神马东西啊,把人搞得意乱神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