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文一
文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5,745
  • 关注人气:53,3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读黄仁宇,速食小小鸟

(2012-02-19 21:25:10)
标签:

黄仁宇

《黄河青山》

我是一只小小鸟

文化

分类: 读书
   

我的阅读是随意的,三天前打开了黄仁宇的自传《黄河青山》。这本书长达五百多页,刚从网上下载时我还有些欣喜不已,待翻开来看时却使我饱受折磨、不忍卒读。

黄仁宇(1918~2000)年轻时当过国民党军官,抗日时期做过官阶不大的参谋,两党内战初起转辗日本、美国,最终留在那里定居、入籍并变身为一个历史学者,独创了“大历史观”的研究历史的方法。

此前,我翻过他的《万历十五年》,没有看下去。这一次又是没能读完。

黄仁宇是个接受了纯牌儿中国教育的中国人,但他的书皆以英文写就,到译成中文之后,那种美式思路与文风在译后的文句表达上总给人别扭之感,字都认识、就是不知他想说的意思是啥。这是我读不进去的原因之一。

再者,《黄河青山》没有按年代的顺序进行叙述,经常进行“蒙太奇”式的年代穿换,时空地域的交错、差异把我弄懵了,怎么“东一耙子、西一扫帚”的呢?比如,第一部写的是黄在抗日时期的事,接下来却是三十多年后他在美国大学被解聘教职的事,连不起来,再往后的叙述时间、地点来回地变,整得我怎么也穿连不起来。

自传体写法还是传统地按时间顺序走的好,打乱、编排会给不熟悉你的读者造成混乱。

我满心想完整地看完这本书,可是做不到了,我快速地翻页、潦草地“速读”,即使如此,看到一半就再也看不下去了,干脆把它打入冷宫。

如果说《万历十五年》让黄仁宇有了历史学家的名声,那么《黄河青山》的写作就嫌过于杂乱而冗长了,至少难合一般读者的口味,也就难怪它少人问津而默默无闻了;而且,就书名来讲,我也没看出“黄河”在哪儿、何处是“青山”,所见更多的是美利坚的土地与故纸堆里的枯燥——我还是别在这样的书上耗费时间了,赶紧找本别的书看看吧。

 

    在我的电子书库里,随机打开一篇两年前发表在《收获》上的中篇小说《我是一只小小鸟》,利用午后剩余的时光把它看完了。

    这也是个发生在异国的故事,地点在加拿大,主角是中国的小留学生。这篇小说毫无特点,只是因为题材而为人注目:富家子在海外“求学”惹了黑社会而命丧异域。小说写得像是报告文学,显然取材于实事,只不过做了点儿艺术处理。

    现在留学很热,更见出这篇小说的影响的小了——留学的潮流岂是几件凶案或一篇小说所能阻碍的?

    这篇小说写的虽然是个个案,但对于那些“官×代”、“富×代”的父母来说,应该看看这篇小说,如果子女在你的翅膀底下是个混子,哪怕送到国外或者天边也照样是个混子,同时更该明白“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