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课与读书

(2012-02-12 10:17:22)
标签:

教育

分类: 随笔
   

107岁的周有光老人说过:教育是把你天然的东西引出来。 话说的简短而透彻,一语中的。但是,我们的教育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或者说是反其道而行之,压制“天然的东西”。

我们的大学教学太让人失望,多数人学不到什么东西,不能怪学生们逃课、逃学。如果有学习的自觉性,以当前网络的发达,完全可以“淘学”。遇不到名师也不必灰心,现在的中国名师稀缺有如国宝,所以要多看书,书是永恒的老师、名老师、好老师。

好的老师讲课皆有共同点,他们决不照本宣科,而是加进自己的理解,横向地加以比较,纵向地前后对照,这才使课堂活了起来,讲者为之陶醉,听者如临其境。如讲古诗,不就诗论诗,要讲诗人以其生活的时代、他的个人性情与交往,有哪些轶事,写过的其它名篇,还要讲写作该诗的因,达到什么层次,产生什么效果,对后世的影响,甚至可以横向地与国外类似诗作加以比较,这样的课能不生动?能听到好课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幸运,而自己阅读不妨也按这个思路去琢磨,久之必有所得。

听课笔记可留些空白,以便记录自己随时而来的感想,此法不失妙方,多年积攒下来,就是不可小觑的“收入”。师言与自思,两相映衬,当时与过后都会有意外之得。

不读书的人精神总处于穷困状态,心胸老被利欲占据、精神得不到滋养,何曾会有快乐?只有乐意读书,人才有希望,哪怕物质上再穷,也会有精神上的富足之感。

阅读过程中经常会有知识不足的感叹,看到作者的论述是那样的透彻,那是人家的视域广、知识面宽,还在于人家在阅读中大动了脑筋。每当此时,你可能会涌起一股冲动,恨不得马上把他(她)提到的某一学科或某一本书作为你要看的下一个目标,一本接一本地看下去。可是,接下来又会发现,方方面面的知识一环扣一环,成了连环套,觉得哪样都得补课,结果是补不过来了。此时你会尤其感叹自己的知识结构太不系统,很多方面都严重缺腿,想补课都不知从何开始。本想静下心来专攻某一方面,可不久又转入另一方面,结果搞得东一耙子、西一扫帚的只鳞片爪,哪样儿好像都知道一点儿,哪样又都不精。静心反思方知,做学问贵在持之以恒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