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
(2012-02-06 12:04:14)
标签:
《十五的月亮》蒋大为杂谈 |
分类: 过去的岁月 |
早晨进了书房就坐在电脑前上网、敲字,起身活动时才发现窗外飘起了轻雪。这个冬天不知咋搞的,没下一场正经的雪,让人心里犯嘀咕。这场雪比前两次略大一些,但也没有太大的气候,不一会儿就雪霁风清了。雪虽小,聊胜于无,应一下“正月十五雪打灯”的景儿,可能会给一些人带来吉祥之感吧?
农历这几天都有讲儿,前天是立春,昨个儿是六九,今儿就是 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头两个节气我没理会儿,是看日历才知道的——今天是迟子建(迎灯)的生日,再过五天就是我的了。农历的指导意义已基本消失,要说过生日还是公历更准确一些,不过,咱中国人、特别是老人的生日还是论农历的居多。
月亮在十五前后最为圆润,这几日她似乎藏了起来,我一直没见。“十五的月亮”倒是让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流行起来的歌曲。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越边界还在断断续续地开打,当时涌现出了一批以《血染的风采》为代表的歌颂边防军人无私奉献的歌曲,由于我偏爱男高音并有意学之,所以学唱了不少该题材的歌,比如《我爱你老山兰》等。
我学歌纯属“自务(悟)”,方法是用两喇叭收录机录广播上的新歌学唱。我忘了是什么时候录的这首歌,但留有印象的是我在黑龙江广播电台的歌曲节目预告中听到了《十五的月亮》的歌名,毫无根据或说下意识地认定这首歌是蒋大为唱的(当时我只录男高音的歌,以我“命名”的中国三大民族男高音蒋大为、李双江、吴雁泽为主),便做好了录音的准备,到时一听,果然如此!
董文华在1985年春晚上唱《十五的月亮》是后来的事,她被认为是此歌的原唱者,而我最早接触此歌时却是蒋大为的声音。因为崇拜蒋大为那“金属般富丽堂皇的声音”,我认为他唱的这首歌更好,而董文华的女声显得太过矫揉造作了。
我以为,这首歌还是“阳刚”些好,军人嘛,所以我的唱法一直是“蒋式”的。
《十五的月亮》是以戍边的军人口气唱给在家支边的妻子的歌,后来改为男女对唱还引起一阵小小的争议,认为男女角色的转换破坏了歌曲的和谐。
尽管我总有“曲高于词”的一贯看法,但觉得《十五的月亮》的歌词写得很好,上下两段的对应就跟对联一样工整。所以,它的风靡一时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附《十五的月亮》歌词:
十五的月亮,
照在家乡,
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
你也思念,
我也思念.
你守在婴儿的摇篮边,
我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
你在家乡耕耘着农田,
我在边疆站岗值班.啊,
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
也有我的甘甜.
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
也有你的一半.
十五的月亮,
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你孝敬父母任劳任怨,
我献身祖国不惜流血汗,
你肩负着全家的重任,我在保卫国家安全.
啊,祖国昌盛有你的贡献也有我的贡献.
万家团圆是我是心愿,也是你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