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遥远的年味

(2012-01-26 12:37:55)
标签:

年干粮

豆包

美食

分类: 过去的岁月
   

从前过年,腊月里要蒸年干粮,准备出至少一个正月的主食、副食。

东北话讲“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豆包真的是冬天主要的吃食之一。东北人家几乎家家到了年前都蒸出老多老多的粘豆包,我家也是。现在恐怕只在农村还保留着这个习惯,城里人早就不做这个了。

这活儿在我看来十分费事。

先要发面:把黄米(东北称糜子)磨成面,在大盆里发面,我家的盆是陶制的,黑色的跟大锅一样大。黄米面和在盆里,盖上被子放在炕头,还要往里搋几回苞米面,要不蒸出来的豆包就太粘了,苞米面也不能搋太多,搋多了豆包就拿不成个、发散了。面发好约需三天左右的时间。

还要烀豆馅:把红大豆或红小豆泡上,在锅里煮烂,火候要掌握好,将水烤干后豆子恰好烂乎了,还不能糊锅底。拿豆杵子将烀烂了的豆子捣碎,攥成一个球一个球的,然后往黄米面里包。

这些活儿主要是我爸我妈的事,我能干的就是烧火、攥豆馅。

包豆包很简单:揪块儿黄米面,在手心里摊成薄饼,塞里个豆馅,包上团圆溜就行了。

蒸豆包时将锅里加上水,放上盖帘,上面覆一层苞米叶,以防粘帘子,将豆包一排排摆在帘子上,盖锅蒸熟。起锅时拿一小小的木铲,蘸着凉水将豆包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地分开摆在面板上,拿到外面冻好后装在缸里,以便随吃随取。那两个一组的豆包就跟哑铃一样。

我不爱吃豆包,认为它太粘、糊嗓子,这玩意儿也的确不好消化,烧心,得就着咸菜吃。

我爸爱吃这一口,现在偶尔还自己蒸点儿。老年人吃这个并不好,但这是长年养成的口味了,就像我爱吃白菜土豆炖粉条一样。

腊月里除了蒸豆包,也蒸馒头,特意使大点儿碱蒸出开花的馒头,“笑了”吉祥啊。

蒸几个面鱼,上面还画上眼珠、压几道鳞,图个“年年有余”的吉祥。还要炸面食,大馃子、麻花、酥果条。

我最喜欢吃的是油渣儿,就是把肥肉、板油在热锅里烤出油来剩下的油渣儿,特好吃,那时肚子里没油水,我一个人能吃下一盘子。

现在,这些都是老年间的记忆了,它们早已淡出了我的生活,变成了遥远的年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可悲的头炷香
后一篇:破五惊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