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愿烧纸随年灰飞烟灭
(2012-01-22 13:09:27)
标签:
龙年春节烧纸杂谈 |
分类: 随笔 |
今天是大年三十儿,夜间烧纸的火光该熄灭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中国向西方学习,城市化运动搞得如火如荼,国人学来了不少垃圾,自己的好的东西没保持住,本来的垃圾却老舍不得扔掉。比如,人家的法律观念、自我约束力我们没学来,倒是引进了洋节,热衷于圣诞节的人怎不想想米国人咋不过咱们中国年呢?
每临近那几个中国的“日子”,瞧吧,全国各地的十字路口都被烧得黑灰可哪儿飞扬。
西方也有俗套,但没有烧纸只有鲜花,与其相比,烧纸就是陋习,就是落后。
城里人怎么就整不明白自己居住的城市是忌讳火的呢,非得哪天一把火烧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才罢休?
我小的时候去过几次北甸子给姥姥上坟,在远离村镇的茫茫雪野里,我跪在姥姥坟前烧纸时十分迷惑,姥姥怎么能得到我送的这些钱的?后来我再没有烧过纸。
礼祭须有诚心方体现出敬意,可我现在没看见一个是跪在地上烧纸的,都是一个人拿着棍子拨弄着火堆,或是几个人袖手抱膀在旁边看着、甚至说笑着,对逝者哪里有一点儿哀思、想念的样子?这样的烧纸祭奠不过是求得自己的心安理得,纯粹是蠢人沿袭所谓“传统”的愚蠢模仿。
如果说农耕时期的人到逝者的墓前祭扫也许还有一分虔诚的话,那么后来挪到十字路口“打表望空”则是偷懒的表现了。
世道发展到今天,不是讲究“与时俱进”吗,那么你的纪念方式就不能改变一下吗,干嘛还死守着那套可笑可厌的陋俗?你要是真心地怀念逝去的亲人与祖先,不必非得死守着烧纸这个俗套,会有多种方式可以选择;或者说,只要心里有,形式都可以没有。
我还纳闷文高若贾平凹者怎么也赞成化纸为祭的这一方式,居然还有人把这些糟粕视为文化?
在大年到来之际,我还是以平静的文字怀念我的母亲,不用烧纸,文字是我与母亲沟通的桥梁。夜里有那么几个片刻,我会望见母亲的脸庞闪烁在星空里,一如我眼前的照片……
写这些字时,外面的炮声乒乓作响——这是又一陋习,若不整出动静来似乎就不是过年,这方面中国人咋就不学米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