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入梦》
(2012-01-12 11:22:11)
标签:
格非《山河入梦》文化 |
分类: 读书 |
《山河入梦》是格非继《人面桃花》之后的第二部长篇,即三部曲之二。
这部小说开篇已进入上世纪五十年代,《人面桃花》中的人物只剩下一个老虎,还隐在幕后。看完第一章,这一部跟上一部没有了关系,第二章后我又嗅到一股上部书里散发出的神秘气息。
我说的神秘感指的是书里人物老是说些最后要应验的谶语,有了这一“解读法”,我就会预见到人物未来的命运。
小说前半部分写的是谭功达在县长任上的事,这位被形容为“花痴”的男人在女人面前犯糊涂(后来居然稀里糊涂地跟一个打上门来的乞丐般的寡妇结了婚),在事业规划上也抱着乌托邦的理想主义(修大坝、挖运河、修长廊),在官场的政治斗争中更是非常幼稚无知(被副手当成傀儡还懵然无晓)。大年三十,县里开的啥会,连县长都不知道?似乎是接待省里来的金玉,那为何背着县长呢?可以推测,外表实诚、内心奸诈的白副县长在背后做手脚,安排自己的侄子当副乡长,把谭的下属钱大钧也拢络在自己的旗下,并往省里写匿名信,而这些,谭一概不知、被蒙在鼓里,还在被罢官之前去看什么沼气试验。
这个故事有点儿让我想不通,一个当县长的人会这样糊涂吗?那他这个县长是怎么当上的,当年打仗得怎么个打法啊?再说,省里对县级干部的任命怎么看都随意性太强,这个写法让我找不着北。
书看一半,感觉不好。
下半部分,谭功达被对手整倒,在老虎的照顾下当个巡示员,来到了花家舍。他发现,这里就是他想建而未成的理想国。这一部分尤其写得不真实,我想象不出在政治空气十分浓郁的上世纪六十年代能有这样的一地方,更不相信那样的年代会有杨从年这样的人。这个花家舍跟《人面桃花》里的花家舍没有质的区别,都是桃花源式的所在,清末时由土匪建成了一个“土围子”,新中国时期靠一个资深老军人打造而成。
围绕着谭功达,小说的笔墨还着重于另一个主要人物,他的秘书姚佩佩。这个悲剧性的人物最后被毁灭了,从一开始她的身上就笼罩着悲观气氛,小小年纪就有了厌世感:“天上是明晃晃的大太阳。她怎么也摆脱不了做梦的感觉。自打她记事的时候起,就摆脱不掉这种怪怪的恍惚感。就好像没穿衣服在大街上走。在她身上发生的事,没有一件是有来由的,没有一件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她看不清别人的面目,可别人只要撇上她一眼,就能见其肺肝,轻而易举就掌握了她的一切。我不想活在这个世界上,真的不想。天道悠远,人世深险。我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她似乎隐约可以窥见自己顺流而下的命运。就连自己可怜巴巴的藏着、掖着的那点心事,恐怕也要烂在心里。烂掉倒也罢了,最可怕的,说不定迟早有一天,那个躲在紫云英阴影里的秘密终将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唉,苦楝树和紫云英的阴影!”
造成姚佩佩悲剧的那个省里的秘书长金玉简直就是上部书里的土匪五爷再生,这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姚佩佩不同于秀米的是她起来反抗将施暴者杀了,但也把自己推向了毁灭之途。
看完全书,感觉还是不好,似乎还不如第一部。这让我犹豫,是不是再打开第三部《春尽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