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2012-01-03 13:11:26)
标签:
201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杂谈 |
分类: 随笔 |
每年元旦的傍晚,201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都准时开演。
一年前,我和女儿住在一家不错的酒店,电视却收不来该频道,音乐会没看成。
今年我们在肇东妹妹家里,18时,央视音乐频道开始现场直播,我们边吃晚饭边看演出实况。
就像《动物世界》(《人与自然》)成为赵忠祥的经典一样,这台节目的幕后解说照旧离不开赵忠祥,尽管他早已离开央视。
金色大厅容纳的观众有限,有些人是站着欣赏这场高水平的音乐会。镜头除了对准指挥和乐队,也好几次给了美丽的月季花——她们实在太美了,以至于怀疑那是不是真的。
今年音乐会的指挥叫马里斯·扬颂斯,他故意以滑稽的动作与神态来活跃气氛,几个曲子下来,已是满头大汗。他的作用是在演出前,现在可以“玩点儿潇洒”,动作即有了表演意味。
今年的曲幕照例还是以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为主,另外加了两首柴可夫斯基的乐曲。在所有24首乐曲中,最多的是“波尔卡”,进行曲或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也占有不小的比例。进行曲是战争时代的产物。管乐器就像是乐队里的大炮,吹奏出轰轰烈烈的战场。有些乐器很有意思,比如弹簧,它都能成为乐器,说明万物都有发声的可能。
这台音乐会不多见地出现了童声合唱,洋少年的稚嫩面孔配着未变声的童音,为音乐会增色不少。
满场的观众里边,有没有滥竽充数者在“表演”聚精会神呢?当镜头在观众席上扫描时,我看到一张亚裔的脸(中国人?)打了一个毫不掩饰的、全场唯一的一个大哈欠。一个二、三流乐队的现场演出都能让我情绪亢奋起来,我不明白在那样的场合,听世界最高水平的音乐会居然会有人打哈欠!
人是生理性的动物,上天开启了他们的神智,使他们具有了精神能力,这是一种救赎,靠着这一能力,人才能从庸俗中超脱出来。其中,音乐,就是上天赋予的形式之一。要不,人成天都是吃喝玩乐那点儿事,活得多没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