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饮料,好好吃饭,尤其是孩子们
(2011-05-25 21:09:48)
标签:
长江淮河旱情饮料杂谈 |
分类: 随笔 |
今天明显地觉得热了起来,一走一身的汗,尽管屋里还是阴凉得如冷窖一般。走在太阳下,才对南方的大旱有些切身的感受。长江、淮河出现的严重旱情和断流,几大湖接近干涸,“一年一度”的忧思再度袭击人们的心头。不过,这些年来,俺们东北这疙瘩还算是“风调雨顺”,难道南北乾坤真的要倒转?
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而今,四十岁往下的人多数吃饭离不开饮料。
你瞧吧,中午在食堂吃饭的人,大多用饮料往肚里送饭菜。他们中很多穿着肮脏的工作服,不少还是挣不了多少的年轻外用工。一瓶饮料两、三块钱,可以买个菜了;这样的话他们的一顿午饭最少要花七、八块钱,如果不喝的话,五块钱吃得就很不错了。
这还是职工食堂,若是学校食堂,这种情形就更为普遍了。
这就是西风东渐的结果,年轻人接受了不少“洋文化”的同时,洋快餐里少不了的可乐、果汁也接收过来了。咱不提现在的添加剂泛滥成灾,单说饮料本身,怎么也不会比饭菜更有营养吧?为什么要喝呢?为了口感,小时就在大人的惯宠下养成的习惯。我们从国外学来的东西坏的比好的要多。
我自己从不喝饮料,也不让女儿喝,白给的也不喝。女儿长这么大,这些年来,在我的“苛刻”下免受了多少饮料之害啊!我很为自己的“有正事儿”而沾沾自喜。我也时常对一起在外面吃饭把孩子带去的同事说,不要给孩子要饮料,让孩子多吃饭菜、喝点白开水吧,要知道,孩子灌了一肚子饮料,还能好好吃饭了吗?
去年十月底,一位乘客买了动车二等票却坐的是餐车座位,遂将铁道部告上法庭,而铁路方面认为有权自主经营,回应法院驳回原告——这也太牛了吧,明摆着不讲理嘛!
爱给家人拍照的人肯定是爱家人的,那么,不喜欢拍照的人大多比较古怪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