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因为,重翻《所以》
(2011-03-20 21:14:57)
标签:
池莉《所以》文化 |
分类: 读书 |
女儿说她看完了池莉的《所以》,觉得不错。我也看过这本小说,却一点儿印象都没了——可怕的忘性!于是,我又翻出那本不厚的书来重看了一遍。看着看着,渐渐地记起了大致的故事梗概。
多年前,我挺喜欢池莉的小说,看了不少,后来不愿看了,就像老吃同样的东西会腻一样。池莉后来的小说我没再看过,也没有看的想法,现在重翻《所以》是想瞧瞧女儿从这本书里能得到哪些信息。
这本小说不是池莉惯常的、“绿水长流”的叙事风格,而是采用第一人称,从始到终由“我”(叶紫)在那儿独白,完全是一个人的心理自述,但不枯燥。
我不认为这部小说有多高的艺术价值,但对初涉世事的女孩子还是有所裨益的。
叶紫从小到大的经历具有普遍性,那个年代的人表面上看基本都那个样子。小说着重于语言的心理发展与分析,将一个女孩的天真与成人世界的老道对比地写出来。叶紫在恋爱、婚姻上的磨难或者说教训,可以看作是一面镜子:对男子外表的迷恋是多么的不可靠(她的第一次“婚姻”中的苕货、绣花枕头),对爱情不切实际的幻想使她错误地看中了第三个只会花言巧语、毫无男人责任感、靠女人养着而不脸红心愧的伪男人,使自己一步步地走上受伤害的境地。虽说她对第二个男人“没有感觉”,只是利用他来实现调入武汉的目的,而实际上这个军官是三个男人中最好的一个,虽然不是最合适的。
把爱情浪漫化是所有女孩子的错误理解,恋爱期间的错误要做到不使自己受伤害为止。最后,叶紫身心俱损地大彻大悟了,可也人到中年了,想想以前的自己觉得真是傻啊!
如果这本书能让有些女孩子从爱的虚幻中看到真相,能对男人、社会多一些认识和防范,那就是它的最大意义了。这是仅就女方而言,要是从男女双方来看,两者都要把恋爱持续的时间长一些,就像张炜所讲的,不要燃烧得太炽烈,火越旺越快地成灰、越快地失望,两人要小心地呵护易疲的爱意,使其安然地转化为柔情。
简而言之,爱情有浪漫的一面,但不能走向伤害;婚姻必须考虑实际,彼此忠诚地走向亲情。这样说好像挺空、没法儿操作,其实它并不玄,许多事不都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