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风筝的人》读后

(2011-03-13 21:13:55)
标签:

《追风筝的人》

阿富汗

良心的救赎

杂谈

分类: 读书

约在一周前,我在博客里见到一条评论,评论者向我推荐了一本他认为不错的书:《追风筝的人》。当时手头虽然正读着一本书,我仍然忍不住上网查找这本书。新浪网上有这本书的部分连载,不完整。我很快就找到了完整版的《追风筝的人》。

这是一本阿富汗人写的小说,而且被拍成了电影。很多人看过电影,我只看书。我是头一回阅读关于这个国家的小说——苦难深重的阿富汗啊!

从小说来讲,前后呼应得很好,结构很不错,感染力很强。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这个故事:“我”——阿米尔,一个贵族少爷与一个仆人的孩子——哈桑——从小在一起长大,是玩风筝的高手,哈桑追风筝的本领更是一绝。由此我知道阿富汗人有赛风筝的风俗习惯,而且把这一活动看得非常重要。阿米尔渴望在比赛中获胜,以赢得父亲的爱,可是最后的胜利带给他的却是长久的耻辱。他是个性格懦弱的男孩子,他的父亲似乎更喜欢家人哈桑,这使得阿米尔有些嫉妒。他与哈桑是很要好的朋友,但并不对等。身为贵族少爷的阿米尔经常以戏耍哈桑为乐,而忠诚的哈桑从来不计较这些。他们是吃同一个女人的奶长大,所以哈桑认为“你是我兄弟”,而且主人的厚爱使他更加以毫无保留的忠诚来报答。阿米尔因为懦弱而使哈桑受到最深重的污辱与伤害,并在负疚感的驱使下不愿承认错误而一错再错、甚至以陷害的方式赶走了哈桑。他以为看不见哈桑就会忘掉这件事,摆脱内心的谴责。可是,哈桑的影子总也消失不了。由于阿富汗的外侵、内乱,他和父亲失去了优渥的生活,以偷渡的方式逃离家园到了美国,过起了美国式的底层生活,虽免了战乱,可内心的负罪感随着日子的好过而越加倍受煎熬。阿米尔终于踏上归乡之旅,外在是拉辛汗的召唤,其实更是自己受不了良心的煎熬。“拉辛汗在电话里,告诉我那儿有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于是他踏上了赎罪之路。虽有反来复去的内心斗争,最后他还是回到了被战乱糟蹋得不成样子的田园。这时,他完全是以一个美国人——一个阿富汗美国人——的视角来看家乡,他是不得已回到这儿的,如果没有良心的抽打他能回来吗?矛盾、犹豫中灵魂的救赎占了上风,善良的人之所以善良就是因为受不了良心的考问。为了弥补过去的罪过,他终于鼓足勇气前去承受了过去的击打,懦弱的代价终究还是躲不过。哈桑的生命消亡于塔利班的枪口下,他的儿子索拉博死了又死、生了又生,而且受到了父亲以前遭受过的凌辱与重创。哈桑永远地庇护着阿米尔,他的儿子完成了对阿米尔的救赎,虽然表面上是索拉博从阿塞夫的拳头下救下了阿米尔,阿米尔又把索拉博带出了苦海。可是,饱受苦难与凌辱的少年索拉博那么小就不相信这个世界,哪怕是关心他的人,他也不敢相信了,竟然自杀!这个孩子遭受的非人待遇太多了!我们不禁要问,所谓阶级、上等人与下等人,哪来的那么大的仇恨,这个世界怎么能对同类——他们认为的下等人——这样对待?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阿富汗,知道在这个不被世界所关注的国家都发生了些什么。那本是个还算平静的国度,虽曾是等级分 明的君主制国家,有穷有富,但生活还是稳定的,可这些骤然间被外来势力——苏联武装入侵——永远地葬送了,直到今天,那片不大的国土还被战火、恐怖包围着。当然,这部小说通过阿富汗几十年的苦难写的是一个人良心的救赎,可是,那些动不动就挥起大棒的国家——苏联(俄罗斯)、美国——也该看一看,阿富汗、伊拉克被你们祸害成啥样啦?

所以呀,反观我们的国家,不管我们国内有多么大的不合理,社会、政府有多大的问题,毕竟都是“人矛”,都可以通过“沟通”的渠道来解决,切不可引起动荡、战乱,要是那样,咱老百姓可就遭殃啦!阿富汗、伊拉克就是例子!

再回到这本书——我敬佩阿米尔的父亲,虽然他犯有过错(小说里没直写),但不失一个男子汉气度的贵族,正直、勇敢、正义、尚侠,疾恶如仇。即使在流亡途中以及到了美国,也不改其敢做敢为的直爽脾气。他痛恨俄罗斯人,甚至不能容忍为他看病的医生是俄裔,因为是他们害得他背井离乡、失去了从前美好的生活,跑到美国过底层人的日子——男人理当如此。

我们这个世界更多的是“阿米尔”,临阵脱逃的软弱人人都有,你我都是。此书给人的启示还有:事情是躲不过去的。遇事就不能怕事,怕也没用。如果你躲开肉体的打击和羞辱,心灵会长期受到责备,到最后仍旧得让肉体遭受打击才能解脱负罪感和耻辱;既然如此,那就在最一开始别避开、直接迎接拳头,像个男子汉一样。

关于人的忠诚、善良,良心如何救赎,让我们记住下面的两句话:

为了友谊,忠诚的哈桑说了多遍:“为你,千千万万遍。”

拉辛汗劝慰阿米尔:“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拉辛汗在与阿米尔最后告别的信中写道:

“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不会痛苦。我希望这次你到阿富汗去,能结束你的苦楚。”

风筝最后飞起来了!阿米尔得救了!最主要的,哈桑——他的儿子——复活啦!

 

完本《追风筝的人》链接如下:

 

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zhuifengzhengderen/index.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